第9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5/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浅来说,是约着一期生命,用微细来说就是你的剎那。譬如说我现在看到你坐在这个讲堂上,我前一剎那看到的你,跟下一剎那看到的你,你的色法、心法都不一样,你的色法是不断的成住坏空,你的心法是剎那剎那的生住异灭,前一念跟后一念,你的色法、四大,跟你的这个明了性都转变了,当然这个很微细的,但是它也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非常一故」,它不是不变的,这个是约果报来说。

    我们再看因地。「可为转识,熏成种故」。它能够由于前面的七转识,这个七转识主要是讲第六意识,它能够去创造一种新的种子。

    这个地方是讲到,业力的转变跟这个有关,就是说万法唯识,这个业力是由心识所主宰,心为业主。

    假设我们现在遇到境界,遇到我们欢喜的境界,就是我们过去很熟练的,我们很喜欢去那个地方活动的五欲的境界。我们很习惯的就会把贪烦恼给现出来,染着为性,我们的心就深深的染着五欲的境界。假设这个是世间人,当然就是你一这样子,就增长了贪烦恼的势力,你这个念头不对治就增长了,就是「可为转识,熏成种故」。你这个念头现起以后,它的这个贪的势力又增长一分了,你随顺了一分,就增长一分,这是一种,平常的一个凡夫就是这样子。针对修行人来说, 我们跟五欲的境界一接触,贪烦恼现行就是要对治,就是这个业你要对治,你用转念念佛的方法,把这个烦恼的相续心给截断,这样子的话,你这个贪烦恼,下一次再起来的时候,势力就薄弱一点,种子起现行的时候,你在现行的当下你折损它,它又熏到下一次的种子,势力就比第一次薄弱,就 「对治所损业」 。

    唯识学上说,我们要折损恶业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对治,修四念处观,或者转念念佛,这都是对治。

    第二个、悔,忏悔的悔,「悔所损业」,你忏悔,这件事情你做了,做了以后,你在佛前把你整个过程,很至诚的发露,然后痛哭流涕的忏悔,诃责自己,这样子也会把你过去的恶业给折损掉。

    这两种:一个是你在烦恼活动的时候,对治;第二个是事后的忏悔,这样子都能够折损我们的烦恼跟业力。

    这当然是修行人 「可为转识,熏成种故」 ,就是生命的本质也是转变的,你面对你的念头的时候,你怎么去处理它!你随顺它,不管是善念、恶念,它增长一分势力;你去对治它、折损它,它就减少势力,就是这样子,所以叫做「转」。这个生命的本质,是不断的转变的。而这个转变,就是你怎么去对治你的念头,你要让你的念头的烦恼增长,那是一种;你也可以使令你烦恼的恶念降低,这也是一种,而这两个就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果报,你怎么去处置你的念头,就是「可为转识,熏成种故」,它的种子的势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从恒跟转这两个角度,就知道我们整个生命的本质了。我们看总结。

    三、总结

    「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暴流,因果法尔。」

    从恒常相续的角度,我们知道这个生命本身是不会断灭的,我们不可能说,一个生命到一个时候结束,这个人就消失掉了。怎么消失掉呢?四圣法界也找不到他,六凡法界也找不到他,没有这回事,生命不会断灭的。就是「恒」,它不会断灭。但是它也不是固定,就是「转」。就是你的念头,有时候我们起善念去造善业;有时候起恶念。就是由这个念头的变化,创造的业力,就是在人天得果报,三恶道得果报,或者到极乐世界得果报,就是非常。这件事情,就是你自己的念头主宰的,它会有变化的。

    这个生命没有所谓的定业不能转,没有这回事。

    讲一个譬喻,「犹如暴流,因果法尔」。这个宇宙人生,这个「恒转」这件事情是不容易了解。不容易了解怎么办呢?佛菩萨讲一个譬喻,说:你看那个水流,前面的水流,它跟后面的水流看起来是很接近,水流跟水流之间没有距离,我们好像看到这个水流是相续的,就是表示「恒」,这个生命就像水流一样,前一剎那灭,后一剎那马上生起来。但是这个水流也是有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光法师文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nguangfashiwenchao/read/97/1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