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境,在修行的时候,你必须要使令这个佛号的声相,在你的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使令这个佛号在你的心中、这个明了的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出来,这个叫做「善取所缘境的相貌」。如果你的佛号,在心中根本没有办法清楚分明显现,根本谈不上念佛,你只是随口溜过。所以这个地方倒是蛮重要的,都摄六根,你不能打其它妄想,一定要使令你的所缘在心中显现,这个就是专注力。净土宗的祖师讲一个譬喻说:这个专注力好像猫,猫在老鼠的洞口,它在寻求老鼠的那种境界是一样的,那猫两个眼睛,就瞪着那个老鼠的洞在看,特别的专注。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的这一念心,如何的去取佛号的声相,这两个道理是一致的,就专注力。
二、相续力
单是有专注力是不够的,继续要净念相继,就是十句成片三三四,使令我们这种取所缘境的动作要重复,前一念取到的所缘境,下一念还要再取到所缘境,必须使令这种动作要相续下去。当然这当中会有一些困难,怎么办呢?
印祖讲出一个方法:十句成片三三四。就是你可以以十句佛号为一个小循环,这十句佛号我们分成三段,三句、三句、四句,分三口气来念。这样子一方面能够调气、一方面能够摄心,构成韵调容易摄心。印祖他用这个方法来调气摄心,使令我们整个佛号在心中运转的时候,佛号不容易失掉,它能够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的显现出来,它有这种力量,十句成片三三四。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是「五点记数法」。这个「五点记数法」它的来源我先简单的说明一下。差不多是在三年前到四年前左右,学人那个时候跟一个同届的师兄弟净法法师住在文殊院里面,那个时候我讲经的因缘比较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进修。那个时候也是以持名为主,一方面学习《小止观》的方便法门、一方面念佛。我隔壁的同参他闭关,所以我一方面进修;一方面等于护他的关。他闭关怎么用功呢?他在关中就是拜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一天拜三千拜,每一拜,佛号念十句,他也是「三三四」,下去的时候六句,分成两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到底的时候又: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头碰到地;起来的时候四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他每天是拜三千拜、三万声佛号。他这样子用功,用功了三年,一千天,他整个加行是三百万拜、佛号念了三千万声佛。我看他这样子用功,也是不可思议。
我们说你用功个七天,一天三千拜,就拜完。你要用功三年,这件事就就不可思议了,一个人能够拜佛三千拜,拜三年,这件事是不可思议。我那个时候就有一点好奇,我看他拜佛的时候,拜了三千拜,但是他的相貌看起来也非常寂静,一点都不心浮气躁,我就问他说:你是怎么记数呢?能够一天拜三千拜,这个记数是一个问题。他告诉我说,他主要的就是以二十五颗的念珠,拜一拜掐一个,二十五颗掐完以后,他就是用这个五点记数法。右边的上面,然后右边的下面,然后到左边的下面,左边上面,然后拉到中间,顺时钟,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五点记数法。他这样子用了三年,我想一个人能够用这个方法用了三年,一定有他的殊胜处,我就用他这个方法来念,果然不错,这个方法的确是好,容易摄心。我就把这个方法给取下来了,用了三年多,我也觉得非常的好,所以把这个法门也提供给大家。
◎「五点记数法」:
(一)安置地轮,令必下沉。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满。
这个法门有四点要注意的,我们看下面的五点记数法,这个法门它也是跟「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配合。你每一个点也都是念十句,根据净土法门那个方法,一点念十句,所以它一片就是五十句佛号。因为印祖他很强调,你打坐的时候是不能掐珠,身劳神动、久则成病,所以我们打坐的时候,就必须要五点来记数,你一片是五十句,你这一坐,念个十片就是五百句,念个二十片就是一千声佛号。
在这个念佛当中,有四点要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