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竹篾里的时光 (5/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我赶紧把楠竹料搬上制竹台,“老郑你坐,我这就编,很快”。

    我用粗竹刀削去竹节,“削平点,别扎到宝宝”;然后分好 12 根竹篾,“6 根横,6 根竖,编‘米字纹’”;我定好中心点,先编横篾,再编竖篾,“每根都要拉紧,不然篮底松”;编到一半,我翻了翻父亲的《竹器编制手册》,想确认 “米字纹” 的编法,突然发现第 28 页有张油纸 —— 是父亲 1988 年写的 “竹摇篮‘米字纹’:中心点向外编,每寸 5 扣,篮底加 2 根粗竹篾,记‘老郑家娃胖,要编牢,能撑住 20 斤’”,字迹是父亲的!我拿着油纸,眼泪掉了下来,“爸,您连这个都记着,我肯定能编好”。

    我按油纸加了 2 根粗竹篾,继续编,“现在篮底牢了,宝宝睡着稳”;编到篮沿,我缠上藤条,“缠 5 圈,磨平接口,不刮手”;最后用竹胶粘牢,“晾半小时就好”。老郑把宝宝放进摇篮,宝宝居然不哭了,睁着眼睛看竹篾,老郑笑着说 “就是这摇篮!跟我小时候的一样,宝宝喜欢,太谢谢你了”。

    中午 12 点,我提着帆布工具袋去杂货店买绿豆糕。路过老竹料堆时,我停了一会儿,摸了摸楠竹的纹路,“爸,今天我给李奶奶和老郑都做好了,您听见了吗?” 风吹过风铃,“叮咚” 响,像父亲在点头。

    老吴师傅笑着喊 “竹青,绿豆糕给你留着呢,刚出锅的,热乎”,我买了块,付了 6 元,咬了一口,豆香混着糖的甜,像当年和父亲一起吃的 —— 他总说 “竹青,这糕甜得纯,像好竹篾的味,耐品”,现在想起来,还能看见他帮我擦嘴角糕屑的样子。

    到了五金店,老板拿出块新的磨石,“陈姐,这是你要的磨石,10 元”,我付了钱,心里有点暖 —— 有了新磨石,下次刨竹篾就快了。回到 “竹青竹器铺”,我把新磨石放在竹篾刨旁,“爸,以后刨篾有新磨石了,您放心”。

    下午 2 点,我刚给王阿姨的竹簸箕缠好藤沿,手机震动了,是孙女发来的视频电话,她在大学的工业设计实验室里,背景是她做的 “竹香手账”,“奶奶,我把您的竹艺故事做成了手账,上面印着‘米字纹’编法和街坊的竹器故事,老师说可以在社区卖,让更多人知道老竹艺的好!” 我看着屏幕里的手账,笑着说 “好啊,娃,你做得好,让更多人知道老竹刀、老竹篾,别让竹篾里的时光没了”。孙女说 “奶奶,放假我回去帮您拍制竹视频,发在抖音上,还想让您教我编‘三股篾’”,我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好,奶奶等着,教你削竹节,教你懂竹料里的日子”。

    挂了电话,我坐在制竹台旁,拿出父亲的 1965 年竹躺椅扶手图纸,按上面的 “三股篾” 编了起来,“爸,您看,我按您的图纸编扶手,爷爷夏天就能靠这躺椅纳凉了”。

    三、竹篾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鼻尖还留着竹香和绿豆糕的甜香,指尖的竹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杂货店柜台的凉意 —— 我变回了自己,手里还拿着刚温好的牛奶,杯壁上凝着水珠,牛奶的温度像 “竹青竹器铺” 的暖光,很暖。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群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像暖光一样照亮屏幕,群里很热闹,都是街坊们发的好消息:

    “@所有人 天大的好消息!陈姐的‘竹青竹器铺’升级啦!咱们街坊凑钱帮她买了新的制竹工具和竹艺展示架,新工具里有专业的竹篾分条机(备用,陈姐说‘给年轻人编竹器应急’)、竹料烘干机(烘竹料不裂,还能保竹香)、竹艺打磨机(磨竹器接口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chengqianmian0wodewuxianchuanyuelu/read/97/13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