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针脚里的日子 (4/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有次社区搞 “手工记忆展”,在广场搭了临时展架,方纫秋带着街坊的缝纫机和补好的衣物参展。当母亲 1975 年的 “蝴蝶牌” 缝纫机摆出来时,台下街坊都安静了,连孩子都不闹了,接着响起掌声,张阿姨擦着眼泪说 “这机器像回到了当年,我结婚的嫁衣就是你妈用它缝的,针脚密得很”。方纫秋红了眼,却笑着说 “没想到妈当年的机器,现在还能让大家想起老手工的暖,以后我会帮更多人留住针脚里的日子”。

    二、梭芯旁的小忙碌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鼻尖传来一阵熟悉的机油香 —— 是刚给梭芯上油的缘故,指缝里还沾着点细棉絮,是昨天帮李奶奶扫梭芯时蹭的。我猛地睁开眼,“针脚忆缝” 的暖光落在缝纫台上,淡粉色棉布垫上,李奶奶的 1985 年 “蜜蜂牌” 缝纫机梭芯正躺在那里,金属梭壳上还留着当年的棉絮痕;左手握着母亲传的细柄梭壳扳手,扳手尾端 “纫秋护缝” 的刻痕硌着掌心,有点痒;右手捏着块软毛刷,猪鬃还软得像云朵;手腕上戴着母亲的旧手表,是 1985 年她得的奖品,表盘有点花,却依旧走得准;右手食指第一节有道淡疤,是 1998 年缝补丁时被针扎的,现在摸起来还能感觉到小小的凸起 —— 我变成了方纫秋。

    “咔嗒”,缝纫机踏板轻轻晃动,像母亲当年教我踩机时的节奏。我低头看着李奶奶的梭芯,金属壳泛着淡淡的光,“得把这梭芯的棉絮扫干净,调准张力,让奶奶能顺利缝棉衣”。

    手机在帆布工具匣里震动,是老郑发来的微信,语音里带着点急切,还夹杂着翻找衣物的声音:“纫秋啊,我儿子的校服今天能补好吗?明天社区手工展要送过去,娃们都等着看当年的补丁呢,要是太急,我就先拿块布垫着,不耽误你”。我摸了摸口袋,里面只剩 70 元钱 —— 是昨天帮小孙修压脚赚的 30 元,加上之前攒的 40 元,总共 70 元。够买块豆沙糕(6 元),再给缝纫机买瓶新机油(10 元,旧的快用完了),剩下的 54 元得留着买细棉线,张阿姨的嫁衣衬里还等着缝。

    “妈,今天我要帮李奶奶修梭芯,帮老郑补校服,您放心,我会修得稳准,不丢您的手艺”,我对着母亲的 “蝴蝶牌” 缝纫机小声说,然后把李奶奶的梭芯放在缝纫台上,用软毛刷扫棉絮。毛刷的猪鬃很软,扫过梭芯时没声音,“这梭芯有点潮,得先晾干,不然上油会沾棉絮”,我把梭芯放在窗边的木板上,让风吹着,“风软,晾得快,还不刮梭壳”。

    走到老木柜前,我打开中层的门,拿出缝纫机油,瓶里的油只剩小半瓶,“得省着点用,等会儿买了新的再好好上”。我滴了两滴油在梭芯轴上,用手指轻轻搓匀,“妈说‘油要匀,别积在轴上,不然卡线’”。

    刚把梭芯油匀,李奶奶就来了,手里提着袋刚弹好的棉花,是她自己弹的,白得像雪:“纫秋,麻烦你了,这棉花你留着,缝补丁时用,软和,不硌人”。我笑着说 “奶奶您坐,梭芯快修好了,等会儿试缝一下,保证不卡线”,然后把棉花放在布料柜上,“您的心意我收下了,缝老郑校服时我就用这棉花,软和”。

    我拿起细柄扳手,对着梭芯张力螺丝顺时针拧了半圈,“先拧半圈,试缝看看”。我拿了三层粗棉布放在针板上,踩动缝纫机踏板 —— 踏板有点沉,是当年李奶奶缝棉衣踩的,“咔嗒咔嗒” 的声音像老日子的心跳。缝了五厘米,针脚很匀,每厘米 5 针,“奶奶您看,不卡线了,针脚也密,能缝棉衣了”。李奶奶凑过来看,笑着说 “对!就是这声!就是这针脚!跟我当年缝棉衣一样,你妈要是在,肯定高兴”。

    刚把李奶奶的梭芯装好,老郑就提着校服来了,校服是深灰色的,膝盖处破了个洞,边缘还留着当年母亲补的针脚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chengqianmian0wodewuxianchuanyuelu/read/97/13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