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霖兄,出大事了!”
沈一贯冲进了报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听说了吗?鸿胪寺共议后,殷阁老回到内阁就和张阁老大吵一架,然后殷阁老就去奏请单独面圣去了!”
苏泽听到这里脸色也一变。
奏请独对是非常破坏内阁团结的事情,殷士儋这等于是和张居正公开翻脸了!
听完了沈一贯打听到的具体过程,苏泽大概也明白了前因后果。
就在这时候,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肩吾兄是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
是啊,按理说如此机密的消息,沈一贯怎么知道这么清楚,他的描述绘声绘色,甚至连几位阁老的表情动作都描述了。
沈一贯说道:
“中书科内都传开了!”
听到这里,苏泽更头疼了。
中书科的中书舍人们是很重视政治纪律的,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李春芳内阁,大概李春芳会严格下达封口令,禁止中书舍人外传。
内阁首辅如果下了封口令,又是涉及到阁臣的内讧,中书舍人就算是偷偷外传,也不可能如此公开的泄露,甚至闹到外朝人尽皆知的地步。
高拱身为内阁首辅,又是老于政治的能臣,他是故意还是不小心?
苏泽迅速想到了答案——肯定是故意的!
让张居正和殷士儋的矛盾公开化,对于高拱这个内阁首辅是有利的。
张居正执掌户部多年,这些年来改革后户部扩权,卡着财权,对各司衙门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吏部。
张居正在内阁的时间甚至长于高拱,而且张居正也有自己的政见,和高拱并非同路。
李春芳在的时候,两人还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随着高拱成为首辅,这种平衡就打破了。
暴露张居正和殷士儋的冲突,有助于削弱张居正在外朝的权威。
这“不下封口令”,就是高拱的动作了。
苏泽也没想到,李春芳离开后,大明内阁连表面上的和平都维持不住了。
难道这是系统发力?
有一瞬间,苏泽有些后悔强行通过这份奏疏了。
但是苏泽很快就摇头。
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来源已久,两人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分歧,是绝对无法消除的。
而且张居正执掌财政,殷士儋又要推动学政改革,这两点必然是冲突的。
原时空,殷士儋也是短暂入阁,后来就和高拱爆发了冲突后辞官。
只能说殷士儋的性格强硬,和高张这两个强势阁老对上,不擦出火花才是怪事。
接下来就看殷士儋如何说服皇帝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