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江南银车入京师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r />    到了次日,沈一贯再次来到报馆,这一次他带来了详细的消息。

    “殷阁老说服陛下开放河套马市,以河套马市之利助陕甘办学!”

    “殷阁老还以阁臣身份作保,他会说服陕西官员在一年内开征商税,如若不成他就辞官归乡。”

    “陛下通过了殷阁老的奏请,先从内帑拨款帮助陕甘办学!”

    罗万化听完也敬佩的说道:

    “殷阁老是真心为了陕甘百姓啊!”

    苏泽也没想到,殷士儋为了陕甘办学的事情,不惜押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但是苏泽很快就明白了殷士儋的操作。

    所谓一年一约,他能不能留任还不是看皇帝的态度。

    只要隆庆皇帝愿意挽留,殷士儋自然是可以继续留任的。

    他这个态度,也是一种对陕甘官员的施压。

    只能说殷士儋这么好的算计,就是不知道隆庆皇帝的寿数如何了。

    苏泽摇了摇头,好消息就是自己奏请在陕甘办学的建议通过了。

    系统也弹出了结算报告。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通过。】

    【朝廷在陕甘地区开设小学,在偏远地区教化百姓。】

    【新式教育的逐步普及,瓦解了西北某教的传教基础。】

    【某教在西北的传教受到阻碍,大量地下教会被官府捣毁。】

    【但新式教育培养的大量人才,无法在陕甘地区找到足够的岗位,陕甘地区的学子不满上升。】

    【国祚不变。】

    【威望值+200】

    【剩余威望:1290】

    苏泽看向结算报告,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识字率上升,教育普及也是同样的道理。

    识字人口的增加,思想的传播加快,读过书的人就更容易被组织起来。

    教育普及后,读过书的人自然不满足于从事原本的工作,就需要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高端岗位。

    但是产业不可能永远升级下去,但是教育普及的速度却是很快的。

    当社会上缺乏足够的高端岗位,来满足社会上人才需求的时候,这反而会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当然,这也不是现在苏泽需要思考的问题。

    后世的问题,自然要后的人来操心,现在自己只要专心做大蛋糕就行了。

    这时候,罗万化又问道:

    “那火者的贡使,朝廷要怎么处理?”

    沈一贯解气的说道:

    “朝堂对待火者问题已经有了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outishidamingzhaoting/read/97/45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