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想把它翻译成日文,让全日本都读到! (4/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北大、清华的学生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赶来,车把上还挂着没吃完的馒头。

    “许成军是谁?20岁能写出惊世之作?”

    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翻着杂志嘟囔,旁边同学拍了他一下:“同志,你从哪个屯来的?《向光而行》《时间》没听过?《试衣镜》总该知道吧!”

    男生将信将疑地读起来,没一会儿就忘了时间,靠在书架上一动不动,连同学叫他去吃饭都没听见。

    “喂,建功,走不走了?人家店员还得卖书呢!”

    “哦哦!这就走!”

    陈建功恋恋不舍的从《红绸》的世界里抽离。

    没忍住对身边的伙伴说:“黎明,跟我介绍一下许成军呗?”

    当天BJ各书店的销量就破了1000本,郊区书店的订单还在不断往出版社寄,信封上满是“加急”字样。

    魔都,南京东路的古籍书店里,《清明》的到来让文学爱好者们欣喜若狂。

    一位老作家模样的人,拿起杂志,看到许成军的名字和《红绸》,微微皱眉,“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早就被捧上刊物创刊号,是不是太草率了?”

    但当他读完《红绸》,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这20岁?”

    “不简单啊,对人性的洞察,对时代的把握,远超同龄人。”

    魔都地区,一天之内《清明》售出3800余本,其中不少是被文艺界人士买走,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研究这位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

    茹智娟看到的第一反应:这小子能写出这种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啊!催稿!

    李晓琳看完这一期《清明》上的章节反应过来,《希望》是《红绸》的延续。

    这一天,魔都的各大高校、编辑部、热爱文学的人士都在为《清明》疯狂。

    一首《北乡等你归》已经让许成军的名字飘散在魔都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老巷子里的婆婆都会说一句:许成军搿小伙子,《北乡等你归》写得老好额,还会得写诗,真额勿得了!

    可以说,许成军在哪里的名声最大?

    不是合肥,而是魔都!

    南京的先锋书店,《清明》同样备受瞩目。

    南大、东大的文学社团干脆组织了“集体采购”,学生们抱着《清明》坐在台阶上,边读边记笔记。

    讨论会上,穿中山装的文学系研究生激动地拍了桌子:“《红绸》太绝了!细腻的情感里藏着宏大的时代感,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套路!”

    首日600本卖空后,学校印刷厂还接到了不少复印订单,学生们互相传着《红绸》的复印件,纸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成了那年秋天最特别的“文学风景”。

    复旦校园里。

    浪潮文学社组织社员在中文系阶梯教室内共同研读《红绸》。

    社长的新作。

    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沉浸在许成军独特的战争叙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