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质疑这个20岁的年轻人凭什么登上《清明》创刊号的头条。
许成军已经向他们证明了——
你们再怎么努力,也只能看到我的背影~
中文系教室外,形形色色的学生、讲师、教授或多或少的会聊一句《清明》。
朱冬润拉着贾植芳一起喝起了小酒,把许成军之前给他的样刊,展示给了这位老朋友,笑眯眯地看着他.
学生有出息,写出了有机会流芳的作品。
他喝点应该吧?
章培横、王水照、陈思成仨人讨论起来了《红绸》背后带来的哲思。
王水照的内心有个蛄蛹者。
正在阴暗爬行——他本来该是我的学生!
我的!
小师姐朱邦薇等不及许成军答应要送的样刊,一早就去买了一本《红绸》,看到黄思源牺牲的描写,泪流满面——
留学生宿舍。
藤井省三捏着杂志的指节微微泛白,视线死死钉在“许成军”三个字上——
得知上次偶遇过的许成军是当前中国声名鹊起的青年作家。
很多作品他都带着审视的目光看过——有点东西,值得关注。
这位其实也是名人。
1952年出生的藤井省三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
担任过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和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也曾担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海外人文资深教授、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和台湾文学,尤其专注于20世纪的汉语文化圈文学与电影,在周先生研究、莫眼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是国际周先生研究会副会长、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东方学会评议员。
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周先生文本传播史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把莫眼的长篇介绍到日本的人,促进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这次从几个中国学生嘴里听说《清明》创刊号,他拉着同宿舍的日本留学生小泽一大早买了一本回来。
他想看看这许成军真的能写出和日本出众的年轻作家们一样水平的作品么?
刚看时,他还带着日本学者惯有的‘骄傲’。
20岁的中国青年,能在《清明》创刊号头条写出什么?
无非是借时代题材堆砌情绪,撑死了算“有灵气的新人作”。
日本文学领先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太多!
可此刻,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小山,桌上摊开的从丸山昇老师那借来的珍本旁,《红绸》那几页已被他用红笔圈满批注。
黄思源藏在红绸里的半截木梳、许建军肩背的旧伤、越南士兵阮文孝迷茫的眼神,这些文字像带着温度的钢针,一下戳破了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固有认知。
“不对……这根本不是传统战争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