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当代就出了这么一个许成军(6.1k,求月票) (5/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搞对立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于是,许成军临时修改了报告的题目。

    求稳为主,但是也算吸睛。

    毕竟昨天风头出劲了,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把自己搞成靶子。

    在将近一百名作家、文艺工作者、安徽大学中文系相关讲师的瞩目下。

    许成军做了《拥抱多元浪潮,锚定时代新篇:1979题材革新之路》的报告。

    没有质疑,昨天的对话说明了很多东西。

    创作可以是一时灵感,但是知识层次不会是。

    在报告里,许成军着重指出:

    改革浪潮正席卷全国,工厂里生产责任制推行、农村中家联承责任制兴起,这些变革蕴藏海量创作素材。创作者应深入其中,书写改革者的奋进与困境,像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里那般,刻画鲜活人物,展现改革对命运的重塑。

    城市题材也亟待深挖。改开背景下,城市化加速,城市成为多元文化汇聚地,城市里创业者拼搏、市井小巷百姓生活交织。借鉴西方城市文学手法,展现城市空间对比、聚焦都市人精神困境,可填补文学空白。

    历史题材不应只着眼宏大叙事,应转向小人物、边缘群体,借古喻今,引发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同时,深入探索个体心灵,打破传统道德束缚,运用现代手法呈现人性复杂。

    许成军前世大学时期在校电视台工作过一阵,具有一定的播音主持能力。

    这次报告他很好的把握住了整体的节奏,带着全场的情绪走。

    他从宏观视野上提出了他的见解。

    在场的作家,但凡有那么几个听进了他的意见。

    那么,他也就不虚此行。

    因为,未来中国文学缺的绝对不是农村题材和乡土文学。

    2024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城镇人口规模突破 9.4亿人。

    你却很难看到网文圈以外有出圈的严肃文学作品写就城市题材的佳作。

    不是说农村不重要,太重要了,这是我们的底气和根源。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城市题材。

    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社会的现实,才是文学创作应有的样子。

    当天的主持者严震沉默良久:“许成军是我很少见的一类创作者,它不仅有天才般的创作灵感,写就《试衣镜》《谷仓》等、诗歌,更有文学理论研究者的严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他出现在安徽,是我们的幸运。”

    “今天,许成军的报告补充了邓科同志的发言,为我们创作开拓了新的方向,极具前瞻性与启发性。”

    严震是山东莱阳人,但是长期在安徽进行工作和创作,1953年成为安徽省文联《安徽文艺》编辑。

    他在诗坛地位显著,像《淮河上的姑娘》《江南曲》等诗集都是他的作品。

    这一天。

    197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