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写完了,大概二十五万字。”刘一民用脑袋碰了一下朱霖。
朱霖用手将稿子拿起:“我看看,我估计很多中老年读者看到这篇文章,肯定会感动到流泪。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深情回忆友情的时候。国内这么多国营厂工人,一纸调令下达,便是天南海北的调,老了想再见一面就难喽。”
朱霖讲的没错,燕京就有许多离开家乡参加首都建设而留在这里的人。其中也有人工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工人身份,回到了故乡务农。
朱霖看的起劲,吃饭的时候也没出来。
八点,朱霖终于走出了书房,笑着问刘一民正跟刘雨和刘林聊什么。
“我告诉他们两个,让他们向你好好学习。”
“学习什么?”
“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啊!”刘一民打趣道。
朱霖轻轻地用纸擦了擦刘雨嘴角的米粒:“她们两个现在能如饥似渴地吃饭,不用人喂就难得了。”
“赶紧吃!”刘一民冲着刘雨威胁道。
刘雨比刘林皮多了,寻常的威胁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一个劲儿地撇嘴做鬼脸。
“等再大一点就不喂他们了,爱吃不吃。”刘一民轻哼了一声。
刘林拿着一个勺子往嘴里挖饭,眼睛看着刘一民,仿佛是告诉刘一民看他做得多好。
“赶紧吃吧!”刘一民忍不住说道。
“嗯,爸爸,我会自己吃。”
“行,你了不起,以后教教妹妹怎么用勺子。”
随着两个小家伙越来越大,喜梅比以前轻松多了。刘一民也不再想着再找一个保姆了,只等明年这个时候,安排刘雨和刘林上燕大附幼。
晚上躺在床上,朱霖还在想《一个人的朝圣》这本,她觉得朱父一定会特别喜欢这篇。
“明天你给咱爸打个电话,让他来看看稿子,老丈人总得有点特权嘛!”刘一民笑道。
朱霖笑着拍了刘一民一巴掌:“好好好,明天让爸享受一次提前看稿的特权。”
两人在床头聊了半个小时,朱霖一直聊主人公和妻子的感情,慢慢地有一种要往她和刘一民身上带的趋势。
“夫妻间的隔阂来自于不沟通,或者是无效沟通。大多数的时候沟通都是无效沟通,甚至躺在床上久了,连话都不想说,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刘老师,咱俩不会这样吧?”朱霖抬头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搂紧了朱霖的肩膀:“不会,咱俩争取做新时代模范夫妻。”
“好,新时代模范夫妻。”朱霖贴着刘一民胸膛的脑袋贴的更紧了。
第二天早上,朱霖给朱父朱母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们晚上过来吃饭。
朱父朱母有点纳闷,以为是有什么事情。
刘一民吃完饭,匆匆赶往燕大上课。
随着时代发展,从市区到郊区相连的这段路程越来越拥挤,自行车和摩托车挤成一团。人们衣服的色彩越来越五花八门了起来,样式也各有特色,不再是往日清一色的灰蓝工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