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一个人的朝圣》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大的作用。其实岛上整体也是集体主义,只是你们并没有用好集体主义。”

    刘一民没跟谢忠侯探讨那么深入,两人就着烤鸭和灌肠聊到下午四点,谢忠侯起身准备离开。

    “我回到香江,就把你的信件送给古剑和出版社,对于你,出版社肯定是一切从速,相信用不了半个月,你的就会放在岛上的书店里。”

    “辛苦,明天我去送你。”

    “不用,不用,新华社直接送我离开。”谢忠侯赶紧说道。

    “行。”刘一民挥手告别。

    回到四合院,刘一民回到书房,看着自己刚写完的一篇稿子。

    刘一民写的这篇叫做《一个人的朝圣》,根据英国原著改编的。

    这部讲述了两个老人的友谊,一名老人得知自己的老朋友生病之后,毅然决定步行前往看望。

    原著主人公哈罗德步行87天,途经627英里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他坚信只要自己一直走,老朋友就有活着的希望。

    这本是一场看望老朋友的旅途,最后却成了一场救赎之旅。

    哈罗德和朋友原本是同一家工厂的工人,但在工作时老友因为替哈罗德顶罪而离开了小镇。多年以后,一封告别信打破了哈罗德的生活。

    哈罗德在旅途中想起了死去的儿子和早已因为隔阂分居的妻子,他在步行的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解除了自己对妻子的误解。

    而因为他突然离开而担心的妻子,在家中看着曾经两人的照片,也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对方。

    在见完老友最后一面后,哈罗德被妻子接回了家。

    这是一部关于友情和爱情的,一经发布就登上了英国畅销榜,在全世界累计销量达到800万册。在中国出版三个月内,连续加印了三版,当年入围英国布克文学奖。

    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刻意去讲述灾难,凭借着温情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在中国,有一部类似的小成本电影叫做《过韶关》,讲述了一位老人骑着三轮车带着孙子去看望生病老友的故事,尽管故事没有《一个人的朝圣》那么深刻,但也感动了许多观众。

    刘一民将内化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中国故事,身份设定为国营工厂的退休工人,地点是沪市到燕京,时间就设置在85年到86年之间。

    里面内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父子相处、夫妻相互的模式。也通过老工人的视角见证了从沪市到燕京的发展变化以及和不同城市居民交流的温馨趣事。

    国际读者通过这篇,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友情和爱情这两个元素,也并不会产生阅读门槛,另外这部也适合改编成温情电影。

    刘一民相信这一部发表,一定能在世界上畅销,为自己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增加一块砖。

    大陆要想引领华人文学发展,必须不断有精彩作品在世界上展露头角才行。

    刘一民拿着手稿检查了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字或者不合适的地方。

    等到修改完,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朱霖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从后面抱住刘一民,将下巴放在肩上,轻轻地摇晃了几下:“刘老师,终于写完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