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应林的报告太专业,老张哪看得懂这些东西?
张万全看不懂这些报告,只能拿着报告去找张曼妮。
张曼妮是西影厂的售票员,让她鉴赏个电影或者指导一下表演没问题,但是涉及到曼妮时装的销售策略,她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或许是老天给机会,这天晚上,廖东煌和老秦正好来医院,顺路探望张曼妮。
陈庆宇不在东仓,秦萧林和廖东煌作为陈庆宇的老大哥,就算不常来医院,却也始终挂着这件事。
聊天的时候,张曼妮拿起了文件,让两位帮忙看看。
秦萧林是搞经济的能手,廖东煌又是东仓服装厂的成长,两位都是业内的大佬,仅仅用了几分钟,就确认了这份报告的价值。
尤其是廖东煌,当看到结尾落款的署名时,他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原来是这小子。”
廖东煌说道:
“这小子是野路子出身,12岁就出来打工,干了十几年,在东仓服装厂的各个车间都做过,算是一个服装百事通。
我本来想再压他几年,让他当个副厂长,但这小子什么都好,偏偏就是脾气太差,竟然一气之下辞职了。”
如果不是和陈庆宇的关系,如果不是他已经产生了退意,不再想折腾服装厂,绝对不会说出这些话。
21世纪,什么最难得,人才最难得。
这是葛优在《天下无贼》的电影里说的台词,但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的背景下,都是适用的。
尤其是廖东煌,对这句话的感触尤为深刻。
他掌管着东仓服装厂,几万人的大工厂,如果不努力挖掘人才,仅凭他自己根本撑不住东仓服装城这个服装王国。
当天晚上,这份报告就坐上了前往魔都的特快车,天亮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陈庆宇的办公桌上。
一个人才,不但有廖东煌的背书,而且还敢于承担责任,发布自己的推广计划,陈庆宇自然愿意给他机会试一试。
如今过了一个月,到了检验真金的时候了。
他年纪虽轻,面对陈庆宇的询问,却依旧不慌不忙,十分沉稳。
“老板,从我实施计划以来,第一个星期是准备期,第二个星期是发酵期,市场变化从第三周开始出现,而且业务量提升明显。
最近这一个星期,平均每天的销售量,都稳定在3万件左右。”
说到此处,齐应林停顿了片刻,似乎在考虑总结。
“根据我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和数据模型来看,我们的广告之中,电视广告效果最好,各个城区商业大楼的横幅广告,也有一定效果。”
“最近两天,各个工厂和单位也开始接触我们,询问能不能定制内部制服,这部分业务虽然进展缓慢,但只要能拿下来,利润很高。”
“您再给我一个月,我能保证每天的销售数量超过4万件。”
“不过按照我的推算,日销量达到4万件之后就会出现瓶颈,除非能够推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