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不单是刘琦,就连魏延等武将也被勾起心中好奇心,在他们看来,徐庶的建言就很好了,将降卒分出数等,分出精壮老弱以此让他们很方便的就可以吸纳到自己部曲中。
徐庶也是如此,只不过徐庶并没有出言询问,而是一副静待诸葛亮下文的样子。
见厅内众人看向自己,诸葛亮也不再卖关子了。
诸葛亮缓缓起身,手中的羽扇不知何时已停止摇动,轻轻点在掌心。
诸葛亮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凝在刘琦脸上,眼神锐利而沉静,仿佛能洞穿人心。
“亮昨夜所见.....”诸葛亮声音虽然不高,却字字清晰,语气中带着一种亲历其境的沉重。
“许多降卒虽垂首束手,然眼中非是顺服,而是屈辱与怨愤。”
诸葛亮稍作停顿,仿佛在回忆昨夜所见的不安景象,眉头微蹙。
“细细察之,从降卒们零星的言语中可知,彼等并非心服口服来降,实乃力竭被擒,刀架颈上之不得已!”
“亮更听闻,在夜深人静时,营中多有士卒窃窃私语,”
“或思念江东故里的父母妻儿,语带哽咽,低声哭泣;或暗自咒骂我军,赌咒发誓若得脱困,必报此仇!”诸葛亮语气沉凝,仿佛重现昨夜所见。
说完诸葛亮目光扫过魏延、黄忠等将领,让他们感受到那潜藏的敌意,“甚至有人私下低语,期盼孙伯符能尽快重整大军,杀回来解救他们……”
言至此处,诸葛亮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刘琦,羽扇“啪”地一声轻敲在案几上,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峻:
“主公,诸位试想一番,若将此等心怀异志、思归念切之人,不加甄别,全然编入我行伍之中,”
诸葛亮摊开双手,做出一个容纳而后爆发的姿势,“平日耗费粮饷尚在其次,一旦两军对垒,战况焦灼甚或我军稍显劣势,”
诸葛亮眼神骤然一厉,“这些深埋的隐患必将瞬间爆发,阵前倒戈、从内崩坏,绝非亮危言耸听!”
“届时,恐非壮大我军,反是自取祸患之道!望主公明察。”
诸葛亮这一席话,如同冷水泼面,让帐中刚刚因大胜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
刘琦脸色一肃,背后竟惊出一层细汗。
徐庶亦是恍然,面露惭色,拱手道:“若非孔明先生洞察入微,庶几误主公大事!”
说完徐庶露出自愧不如的表情,向诸葛亮拱手道:“还请先生示下周全之策。”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显然已成竹在胸:“亮愚见,降卒需分三类,区别处置,方能去芜存菁,化害为利。”
“其一,对其将领,如徐盛等,皆乃江东豪杰,素有勇名威望,对此等人,迫降无益,反损其志。”
“主公不如暂且先将这些人单独关押,予以礼遇,供给酒食,勿要折辱,待日后局势稳定,我等可徐徐劝降,即便其始终不降,亦可作为与江东交涉的重要筹码,价值远胜杀之或普通囚徒。”
“其二,于数千普通士卒中,遣精细可靠之人,逐一筛选访谈,择其年富力强、体格健壮,且神色较为平和、抵触情绪不显者,方可打散编制,掺入我军各营预备队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