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需主公派心腹军吏严加看管与操练,许以‘立功者同赏’,以观后效,此部分人,方是能真正转化为我军战力者。”
“其三,亦是关键所在!”
诸葛亮羽扇微顿,目光扫过刘琦与徐庶,声音愈发清晰。
“对于那些明显老弱、带有伤患,以及访谈中情绪激动、思乡情切、直言不愿再为我军效力者,万不可强留军中,徒耗粮饷、埋藏隐患。”
诸葛亮此处思路,显然借鉴了曹操的屯田制,但也结合荆州实际情况进行了变通。
诸葛亮深知乱世中人口和粮食的重要性,既要消除不稳定因素,又要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源。
“亮闻曹孟德在中原,行屯田之策,以俘获之众及流民开垦荒地,军粮由是丰足。”
“而我荆州地广,尤以南郡、江夏一带,历经战乱,颇多无主荒地,即便是一些世家豪强,其名下亦有边角贫瘠之地无力垦殖。”
“主公何不将此第三类降卒,由我军出面组织起来,择此等荒地或租赁贫地,设立军屯?”
“主公可供给他们基本口粮、种子、农具,约定所产粮草,扣除成本后,收成按比例分成。如此,既妥善安置了这批人,免其归乡助敌或啸聚山林为乱,又能将不安定因素转化为劳力,为主公生生不息地产出粮秣,强固根基!”
“此乃化枷锁为臂助,岂不胜过白白放归或强行羁縻?”
刘琦听完这层层递进、思虑周详的三策,豁然开朗,心中阴霾尽去,忍不住击节赞叹:
“妙!妙啊!先生洞若观火,思虑深远,真乃国士之才!此策既安内又实基,琦拜服!”
“元直,就依孔明先生之计!立刻着手,将江东降卒细致筛选,筹建屯田事宜,万不可出纰漏!”
“主公放心,属下必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妥!”徐庶心悦诚服,领命而去,心中对诸葛亮更是钦佩。
待降卒事宜议定,诸葛亮神情却未放松,反而更加肃然,他将羽扇轻轻放在案上,看向刘琦:“主公,降卒之事,虽需谨慎,终是疥癣之疾。”
“眼下有一事,关乎我军存亡根基,关乎主公能否在这荆州真正立足,已是刻不容缓!”
刘琦心神一凛:“先生所指何事?”
“江陵!”诸葛亮轻指荆州地图上位于荆州之中的江陵城位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