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昨日刘琦否决了徐庶乘胜追击孙策光复江夏的决意后,便让徐庶将昨日的详细战果整理出来。
而此时徐庶正将一卷竹简呈上,语气虽带着胜利后的余韵,却更显沉稳:“主公,昨日战果已初步清点。”
“我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江东兵卒三千七百余人,缴获完好战船百余艘,各类军械足可装备两营之众。”
“此战,实乃我军前所未有之大捷!”
徐庶话音未落,厅内顿时响起一片振奋的喝彩声。
魏延猛地一拍案几,豁然起身,声如洪钟:“好!痛快!此战杀得江东鼠辈闻风丧胆,看那孙伯符还敢小觑我荆州无人否!”
魏延此时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仿佛昨日血战的疲惫一扫而空。
就连一向沉稳的黄忠,此刻也抚须含笑,眼中精光闪烁,连连点头:“确是大捷!缴获如此之丰,足以让我军实力大增!”
就连按刀立于门侧的陈武,紧抿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按着刀柄的手似乎也放松了些许,显然也为这辉煌的战果感到振奋。
一时间,厅内原本严肃的气氛被这股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不少,众人士气高昂。
刘琦等众人喝彩过后,才压了压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因为接下来如何安置这些降卒才是最为关键的,安置得好,则刘琦军可以吸纳其中精壮军力更上一层楼,若是没安置妥当,则是刘琦在自己军中亲手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是以,刘琦如今格外需要能妥善安置江东降卒的方法。
徐庶见众人安静下来后,便继续说道:“属下以为,当趁此大胜之威,将此三千余降卒尽数吸纳,编入我军!”
“其中精壮骁勇者,可补入各营战兵,即刻形成战力;其余者,亦可充为辅兵、民夫,负责转运粮草、修筑营垒。”
“如此,我军兵力可迅速膨胀,弥补损耗,甚至远超战前!”
徐庶这提议听起来极具诱惑。
刘琦闻言,下意识地点头,兵力始终是他最大的短板,若能一口吞下这数千降卒,实力无疑将跃上一个台阶。
然而,刘琦目光扫过帐内,见一旁静坐的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宇间却似有凝思之色,并未如同往常般立刻赞同徐庶之议。
刘琦心下微动,问道:“孔明先生,你以为元直此策如何?”
诸葛亮缓缓起身,眼中带着一丝血丝,显是昨夜未曾安寝。
面对刘琦的询问,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沉声道:“主公,元直之策,乃强军常法,若能成功,自是好事,然则……”
诸葛亮话锋一转,羽扇指向帐外降卒营地方向,“然昨夜所闻,令亮心中难安,亮曾往降卒营区暗行走访,所见所闻,令亮深感忧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原来昨夜诸葛亮深知,降卒处理不当,便是埋下祸根。
诸葛亮不同于寻常将领只观其表,而是深夜亲至营区边缘,隐于暗处,仔细观察那些降卒收营后的神情姿态,偷听他们卸下防备后的私语,从细微处洞察其真实心态。
“先生究竟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刘琦见他说得凝重,不由追问道。
“对呀,对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