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经之道,圣贤传续,盖贯天人,维持世变者,至纤至悉,不可胜穷……”
“夫经所以载道也,史所以纬经也,蕴养匹夫之志,近可修身齐家,远可治国安天下……”
“益躬身所履,皆力行之事,神之所聚,锻致知之功……”
这位在阅卷大堂信步查看的官员,听到大堂中那些吟咏之声,脸上或浮出笑容,或恍然沉思,似乎沉浸在这些华章丽句之中。
此人是本次春闱主考官之一,内阁大学士王士伦。
王士伦也是首场书经试的制题人,因此对书经试阅卷十分重视。
眼下只是首场阅卷首日,举子考卷还来不及通过同考官把关筛选,递送到他的案头,他就已自己下场巡查阅卷情况。
此时,当他无意经过一张书案,阅卷官轻声吟咏声,再一次若隐若现传入他耳中。
“……然则,仁义礼智之性,非人之初,刚柔善恶之气,非天之赋。
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士人何以凝聚托孤、寄命、大节三者之勋。
无他,源于书经苦读,承于先贤教化,感于英辈垂范,磨于岁月苦砺……”
如果说王士伦方才听到那些时文吟咏,虽也有出彩之文,文辞通晓,结构匀称,虽好却不算惊艳。
但这段吟咏虽声音轻微,却如罄音缭绕,让人有恍然一亮之感,他不自禁停下脚步
口中低声默念:“天以辽阔澄澈,则日月星辰循其里,地以宽坦寥廓,则草木山川繁其荣……
化书经之念,喻天地之思,意蕴深远,好大的气魄!”
……
王士伦停下脚步,转身回走了几步,回到那位阅卷官书案旁。
那位阅卷官似被手中誊卷文采吸引,并没有察觉书案旁有人驻足。
他依旧摇头晃脑,低声吟咏:
“书经先人传言,典籍蒙尘高悬,非为朽朽之言,千年延续,浸润血火,印证生死,光照忠奸,即为雅言,也为刀剑!”
“青衫儒法业生,书经缎熔铮心,不谢托孤寄命之勇,不弃生死天伦大义。”
“蹈临社稷兴盛,扶庇正道沧桑,孤身可负风雨,敢效断头刑天……”
王士伦听到最后几句,头皮已一阵发麻,心中生出凛然之感!
此时,那位阅卷官将手中誊卷看完,脸上都是赞叹之色,突然察觉到身边有人。
他抬头一看,身后之人竟是主考官王士伦,不禁吓了一跳。
连忙起身行礼:“下官失礼了,方才阅卷之中,未察觉大人在旁,请王大人恕罪。”
王士伦脸上不动声色,目光一扫书案上的那份朱笔誊卷,看到卷角写着乙亥九十七号。
他微微笑道:“不必在意,本官只是顺便转转,专心阅卷,以免有遗珠之憾。”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