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士伦说完话,便转身翩然而去,那位阅卷官松了一口气。
阅卷官再看案上那份誊卷,脸上露出喜气。
不管是基层的阅卷官,还是高一级的同考官,能批阅到文章绝佳的誊卷,那都是极大的幸运。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因参加会试举子虽有三千余之多,但是其中才华高绝卓异之人,却只是极少数者。
而他手中这份誊卷的考生,文章气脉惊人,便是这样的佼佼者。
能够在首场书经阅卷之中,就能这般脱颖而出,卓尔不群,比起其他考生已占据极大先机。
而有这等才华的举子,只要在二场的论诏诰表、三场的策论阅卷之中,不出什么纰漏,几乎是必定上榜。
虽然被阅卷官选中上呈的誊卷,考生最终金榜题名,普通阅卷官无法如同主考官,能赢得考生座师的美名。
但是一旦发榜之后,阅卷官的初筛点选之德,对于考生却是实实在在的恩情,双方结下的关联和情谊,却是不容置疑的。
而这些科场上的密切关联,将会成为官场上坚实的守望之力,是官员遴选为春闱属官的最大收获。
因此,像这位阅卷官能遇到这等水准的誊卷,预示他本次春闱属官之任,已经不虚此行。
他将这份誊卷又仔细阅读两遍,心中愈发满意,仔细思虑片刻,执笔郑重写下评语。
不管是阅卷官还是同考官,但凡遇到极看中的誊卷,都会在评语中不吝美词,大力推荐,一旦考生取中,对他们也有一份思源之情。
寻常点中的誊卷,基层阅卷官通常不过十余字评语,但这份誊卷却让阅卷官洋洋洒洒写了三十余字评语,才堪堪收住了笔。
……
主考官王士伦离开了那阅卷官的书案,一路返回自己的房廨,心中难以平静,脑海中不断回想方才那篇时文片段。
印证生死,光照忠奸,即为雅言,也为刀剑……
不谢托孤寄命之勇,不弃生死天伦大义……
蹈临社稷兴盛,扶庇正道沧桑,孤身可负风雨,敢效断头刑天……
王士伦思绪翻涌,那位考生的只字片语,似乎都一种奇异之力,击中他的心底,让他想起许多跌宕往事。
一个文弱儒法的书经举子,从圣贤义理出发,词章清正,纵横捭阖,却透出睥睨尘俗的豪气,着实有些罕见。
王士伦心中默念那张誊卷的编号:乙亥九十七号。
方才他在那位阅卷官面前,不动声色,丝毫没表现出对那张誊卷的看重。
这不仅是不想因自己的态度,影响到那位阅卷官的判断力。
更因为阅卷程序是春闱会试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凶险的环节,这礼部阅卷大堂熙熙攘攘两百余人,谁知道其中有多少眼线。
他如果方才对那张誊卷表现出喜爱,便会给自己留下话柄,甚至可能害了这位才华出众的考生。
王士伦少年成名,年届四十就名列阁臣,攀上文官顶峰,一腔城府非常人可比,自然不会犯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