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在海风的吹拂下紧贴着清癯的身形,仿佛随时会被风吹走,比起第二次离开时,他更瘦了些,脸色是一种缺乏血色的苍白,唯有那双深渊般的眸子,依旧古井无波,甚至比以往更加深沉,仿佛将一路所见的所有风暴、杀戮、谈判、背叛、以及那个旋转的象牙地球仪带来的颠覆性冲击,都彻底吞噬殆尽,不留一丝涟漪。
他的目光淡淡扫过迎接的官员、好奇的民众,以及更远处那些明显多了起来的、冒着黑烟的庞大建筑,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随即恢复平静,他稳步走下舷梯,脚步沉稳,仿佛不是刚从一场跨越小半个世界的远征归来,而只是散了趟步。
“恭迎杨都督凯旋!”两浙总督府下辖的地方大员们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敬畏,他们已经通过先期快船送回的战报和杨哲的奏折,大致了解了此番西行的惊天成果与惨烈代价,开拓万里海疆,逼降佛郎机重镇,扬威异域,带回前所未见之海图、物产与情报...此等功业,足以彪炳史册!
杨哲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声音平淡无波:“有劳诸位大人迎候。船队需立刻休整,补充淡水食药,救治伤员,一应缴获、文书、及随行夷人使者,需严加看管,即刻登记造册,不得有误。”
“下官遵命!早已备妥!”有官员连忙应道,侧身引路,“请都督先行至驿馆歇息,沐浴更衣,下官已备下薄宴...”
“不必,”杨哲打断他,目光投向北方,“伤员安置,文书封存,夷人隔离,三日后,本官携重要缴获及夷使,北上觐见陛下,此地事宜,交由陈沧将军与你协同处置。”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久居上位、尤其是刚刚以雷霆手段碾碎了无数阻碍后所形成的绝对权威,众人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连声应下。
杨哲不再多言,在一队亲卫的簇拥下,穿过自动分开的人群,走向临时准备的车驾。他所过之处,人群寂静无声,都被这位传奇参赞身上那股冰冷的、生人勿近的气息所震慑。
只有极少数眼尖的人注意到,杨都督在上马车前,脚步似乎微微顿了一下,目光极快地扫过码头远处那几个新建成的、异常高大的砖石厂房,以及那几根正喷吐着滚滚浓烟的巨大烟囱,厂房屋顶下,隐约传来沉闷的、有节奏的轰鸣声,那是不同于世间任何已知声响的动静,仿佛某种钢铁巨兽正在苏醒,低沉地咆哮。
初版蒸汽机--清池工业区的最新成果,已经开始在江南这天下丝织中心,展现出它狰狞而强大的力量。
杨哲的眼底,似乎有一丝极细微的波动闪过,快得无人能捕捉,随即湮灭在深潭之中,他弯腰,钻入了马车。
车帘落下,隔绝了外界所有的目光与喧嚣。
......
北上官道。
休整三日后,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离开了依旧沉浸在船队归来震撼中的钱塘,沿着修缮一新的官道,向北疾行。
队伍核心是杨哲的车驾,前后有精锐骑兵护卫,队伍中还跟着几辆密封的马车,装载着此次西行最珍贵的收获:精心誊抄绘制的新海图、沿途各国的详细情报汇总、各种矿石植物标本、以及部分缴获的西洋火器、仪器和书籍,此外,还有另外几辆马车,窗帘紧闭,周围守卫格外森严,里面是几位随船而来的“客人”:面色苍白、眼神惊惶的葡萄牙总督特使、一位来自非洲海岸某部落、戴着巨大黄金耳环、神情局促的酋长之子,以及两名自愿前来“见识东方天国”的意大利耶稣会士--他们原本在里斯本传教,被杨哲带来的关于“东方庞大帝国”的描述所吸引,认为这是传播上帝福音的绝佳机会,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归大魏的船队。
车辙碾过平整的夯土路面,发出均匀的辘辘声。官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色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预示着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