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在代码与现实的交错中启航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哦。”周博瀚应了一声,没再多问,重新埋首书海。但那种简单的回应里,却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在这里,过去的荣誉仅仅是入场券,大家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林小圈忽然意识到,在这个班级里,他可能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编程小天才”,他只是众多热爱者之一。这种认知让他瞬间收起了因特招而产生的那一丝微妙的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迫感和想要迫切证明自己的渴望。

    三、 硬核开场:信息学课的“下马威”

    第一节就是信息学基础课。授课老师姓雷,正是面试时那位目光锐利的总教练。他身材不高,但气场极强,走路带风,进入教室后,原本还有些细微声响的空间瞬间鸦雀无声。

    “我是雷铭,你们未来三年的信息学主教练。”雷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没有任何寒暄和开场白,直接切入正题,“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是因为热爱编程,或者在某些比赛中取得过成绩来到这里。但我要告诉你们,从今天起,忘记你们过去的那点成绩。在钢铁中学信息学班,你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用代码堆砌出一个小游戏或者一个简单的应用,而是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锤炼你们的逻辑和算法能力。”

    他打开投影,没有PPT,只有一片漆黑的屏幕和一个闪烁的光标。

    “今天,我们不讲语法,不讲工具。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雷老师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经典的“汉诺塔”问题。

    “规则都知道吧?三根柱子,N个盘子。如何用最少的步骤将所有盘子从A柱移动到C柱?不许大盘子放在小盘子上。”雷老师环视教室,“N=3的时候,步骤是多少?N=5呢?N=64呢?谁能告诉我,移动64个金盘需要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一出,台下立刻响起了小声的讨论和计算声。林小圈也迅速在脑海里模拟着,3个盘子是7步,5个盘子是31步……但64个?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同学尝试回答步数,雷老师只是微微摇头。周博瀚低声报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字,并补充道:“如果每秒移动一次,需要大约5849亿年。”

    雷老师这才点了点头,但眼神依旧严厉:“数字正确。但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如何用递归的思想来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谁能用伪代码描述出解决汉诺塔问题的递归算法?”

    教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大多数同学,包括林小圈,虽然知道汉诺塔的解法,也能写出移动步骤,但上升到递归思想和严格的算法描述层面,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雷老师没有等待太久,他亲自在白板上快速写下了简洁而优美的递归伪代码,并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每一步的分解,递归树的展开,时间复杂度O(2^n)的分析……逻辑严密,丝丝入扣。

    “看到没有?”雷老师放下笔,目光如炬,“信息学,核心在于‘思想’,代码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没有深刻的理解,再花哨的代码也是空中楼阁。从今天起,你们的脑袋要习惯这种层层分解、抽象建模的思考方式。这,才是你们在钢铁中学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这节信息学课,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林小圈心头因入学而产生的些许浮躁。他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与他之前自学和小打小闹的编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门后是深邃无比、壮丽非凡的算法与数据的宇宙,而他,才刚刚站在门口,仰望星空。

    四、 挑战与融入:在压力中寻找节奏

    开学第一周,林小圈便感受到了巨大的课业压力。信息学班的课程设置极具挑战性,数学和英语的难度和进度也远超普通班级。大量的新概念、新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ainianhuixiangpingxingbaba/read/97/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