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在代码与现实的交错中启航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维需要消化吸收。

    尤其是语文课,依旧是他需要攻克的重点。新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要求极其严格的中年女教师,对文言文默写和阅读理解的要求近乎苛刻。林小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背诵和阅读上,这让他感到有些疲惫和挫败,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被孙老师支配的阴影下。

    但不同的是,现在的环境变了。当他课间对着一道复杂的算法题苦思冥想时,同桌周博瀚偶尔会瞥一眼,然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试试用动态规划,状态转移方程可能设错了。”或者当他因为语文小测不理想而沮丧时,前座一个叫李雯的、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会回过头,递过来一本笔记字迹工整的语文复习资料,淡淡地说:“这个老师的出题习惯,重点都在这里了。”

    这里没有小学时那种因为偏科而受到的嘲笑或孤立,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目标和各自擅长的、简单直接的交流与互助。大家似乎都明白,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长板,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取长补短,共同应对更高的挑战。

    放学后,林小圈没有立刻回家。他按照雷老师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位于实验楼顶层的“信息学奥赛预备队”活动室。推开门,里面已经有不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在埋头敲代码,墙上挂着历届竞赛的获奖名单和队伍合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咖啡味和键盘敲击声。这里,是钢铁中学信息学实力的核心地带。

    雷老师看到他,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墙角一台空闲的电脑:“自己找位置。每周有训练任务,完成并提交。有问题先自己查资料,解决不了再问。”

    没有多余的欢迎,直接进入了实战模式。林小圈默默地坐下,登录系统,看到了第一周的训练题目——几道涉及基础数据结构和简单算法的在线评测题。他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指,开始沉浸入代码的世界。在这里,他找到了归属感,那种被浓厚的学术和竞争氛围包裹,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的感觉,极大地冲淡了学业上的压力和不适应。

    五、 家的港湾:疲惫归来时的温暖与支撑

    当林小圈拖着略带疲惫却精神亢奋的身体,在暮色中走回租住的公寓时,家的温暖显得尤为珍贵。

    “哥哥回来啦!”林小小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扑过来,她已经顺利转入钢铁实验小学,对新学校适应良好,正迫不及待地想跟哥哥分享她在新学校的见闻。

    顾无双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不再仅仅是关心他吃饱穿暖,更多了对他新学校生活的倾听。

    “今天信息学课感觉怎么样?雷老师严厉吗?”

    “同学都好相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林小圈会一边吃饭,一边絮絮叨叨地讲述这一天的经历:雷老师的下马威、深奥的汉诺塔递归、看似高冷实则可能很厉害的同桌周博瀚、奥赛预备队里那种令人心跳加速的氛围……

    顾无双认真地听着,不时给出建议或仅仅是表示理解。而林大强,虽然依旧话不多,但会在林小圈提到某个技术难点时,偶尔插话问一两句细节,或者在他抱怨语文难学时,沉默地给他夹一筷子菜。

    这个租来的、临时的家,成了林小圈在钢铁森林中奋力搏杀后,最好的充电站和疗愈所。父母的信任、妹妹的崇拜,以及那份无论如何都为他亮着的灯火,是他面对所有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

    晚饭后,林小圈回到自己的房间,摊开作业本和新发的信息学教材。窗外,钢铁中学的教学楼在夜色中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那可能是奥赛队在挑灯夜战,也可能是住宿生在教室自习。他知道,那里有他需要追赶的目标,有他渴望融入的群体。

    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拿起笔,开始攻克今天的数学难题,心里同时盘算着该如何完成奥赛预备队的第一个训练任务。压力是实实在在的,竞争是残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ainianhuixiangpingxingbaba/read/97/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