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托管老师”报酬风波与自由边界 (4/10)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他或许潜意识里认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就不该被这些“俗务”分心。 同时,他可能也在无形中受到了林大年那套“男主外、女主内”、“妻子理应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陈旧观念影响。在他深层意识里,或许觉得顾无双即便工作再累,回到家继续为孩子的学业操劳也是“分内之事”,是“母亲”角色的必然付出。 如今,林小圈分担了一部分,导致顾无双回家后的“工作量”看似减少了,这或许微妙地触动了他那套关于家庭角色分工的、未曾审视过的标准,让他感到某种不适,甚至觉得妻子“懈怠”了。

    想到这里,顾无双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无奈,也有几分悲凉。

    她耐着性子,继续沟通:“大强,我理解你怕他分心。但我们可以调整,比如明确他只负责督促小小完成作业‘量’,不负责检查对错和讲解难题,这样他花的时间就有限。至于报酬,这是他应得的,你觉得太多,那你想要给他多少合适”

    “反正一个月500就是太多,以后给少了,他会恨你的!”林大强斩钉截铁地反对,他似乎听不进任何关于“价值”和“尊重”的论述,只是反复强调着他认为最核心、也最无法反驳的理由:“现在给他那么多,以后给少了,他会恨你的!”

    这句话,成了他接下来所有对话的核心,像一盘卡带的唱片,反复播放。

    顾无双听着丈夫这套混合着“家庭义务论”和“学业至上论”的陈旧逻辑,看着他脸上那熟悉的、源自内心深层焦虑和控制欲的神情,一个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脑海中的迷雾——这背后,恐怕又有林大年那只无形的手在施加影响。她几乎能栩栩如生地想象出,公公在得知此事后,会如何用他那套沿袭自上个世纪的、“小孩子要什么钱”、“钱会染黑孩子的心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都是歪门邪道”的理论,来潜移默化地加固林大强脑中那堵早已斑驳却依旧坚固的观念之墙。

    她忽然清晰地记起,刚结婚不久,有一次回老家帮着大扫除,在公公林大年卧室那个散发着樟木和旧纸张混合气味的、沉重的老式木箱最底层,她无意中看到了林大强中学时代的一本私密日记(当时她出于对丈夫过往的好奇,鬼使神差地翻看了一下,事后多年一直为此感到愧疚,从未对任何人提起)。日记的纸张已经泛黄脆化,上面的字迹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与潦草。里面零碎地、隐晦地提到,他那时疯狂迷恋无线电和航模,极度渴望能有点属于自己的零用钱,去买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晶体管、精巧的电路板和轻木片。但父亲林大年对此控制得极严,给予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且每一分钱的去向都必须事无巨细地汇报,接受最严苛的审视。日记里甚至有一页,用极其压抑和颤抖的笔触,提到了他曾经因为实在无法抗拒一个新型发动机模型的诱惑,内心经过无数次天人交战后,偷偷从母亲于如烟放在厨房抽屉里、用于日常买菜的零钱中,拿过很少的几次小面额钞票。那寥寥数语背后,是巨大的道德煎熬、日夜不停的恐惧害怕被发现的恐慌,以及得手后短暂的狂喜与随之而来的、更深重的自我唾弃。这件事,像一道隐秘的伤疤,烙印在他青春的记忆里。

    林大年,正是通过这种对金钱近乎苛刻的严格控制,作为最有效的缰绳,来实施他对儿子思想和行为的绝对掌控,磨灭他那些在父亲看来“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欲望火花,强行将他的全部精力与人生轨道,扳回到“读书—考试—出人头地”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上。 而现在,顾无双悲哀地意识到,林大强似乎正在无意识地将这种源自创伤的代际传承模式,一丝不差地、变本加厉地复制到自己的儿子林小圈身上。他害怕的,或许不仅仅是钱本身,更是金钱可能带来的、脱离他掌控的“自由”和“选择”。

    顾无双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丈夫童年那段被压抑、被扭曲经历的深切心疼,也有对这种如同宿命般在家族中轮回的悲剧模式的深深无奈和愤慨。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口的浊气与酸涩一并吐出,努力让声音听起来依旧平稳:“大强,我理解你的担心,真的。你怕他乱花钱,怕他分心,这些都是为人父母正常的忧虑。但我们可以用更积极、更建设性的方式来引导,而不是因噎废食,直接否定他劳动的价值。至于你担心影响他学习……”她顿了顿,决定退一步,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ainianhuixiangpingxingbaba/read/97/1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