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来说,可能只是公文中的一点笔墨,可压在百姓身上,却可能将他的脊梁彻底压垮。
要是在新政上模棱两可、敷衍了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那还真不如不去施行新政!
“朕记下了,还有呢?”
“其二,便是水利之恶!”
“既然朝廷去年就知道会有灾情发生,那做出的防范手段未免有些太过肤浅!”
“若是能在去年多往渭水南部开凿运河,甚至直接扩大昆明池,完全能再储蓄些雨水,不让其白白流到大河中去!”
旱灾之前,关中可是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暴雨的。
若是在那个时候组织百姓扩充昆明池,或者在渭水南岸,临近终南山的地方多挖几条运河,完全可以储蓄一些雨水,让百姓不至于这般捉襟见肘。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贾诩。
当时已经轮到贾诩主政,所以顺着荀彧的话深挖下去,还真像是在找贾诩的茬。
荀彧也意识到这一点,朝着贾诩躬身道歉:“下官并非指责贾令君,只是就事论事。”
贾诩当然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羞耻的地方。
不要忘了。
他贾诩在被天子挖来当尚书令前,可是一个领兵的校尉!
武将治国,治成了今天这个地步,还能要求他贾诩做的有多么完美?
荀彧的话还没说完。
他当然不是为了找茬而找茬。
说出错漏,不过是为了补救。
“今年关中雨水一样不多,朝廷自当未雨绸缪,赶紧从终南山一带开垦运河,引水浇灌渭水南岸郡县的土地,应对今年关中旱情!”
刘协点头,表示默认。
“其三!”
说完了政令、民生上的弊端,荀彧又将矛头指向人事——
“如今政务皆出自尚书台,九卿已经名存实亡!”
“可偏偏,九卿各部还存在着大量尸位素餐的朝官,每月需要朝廷耗费大量钱粮供养!”
“如今关中粮食匮乏,臣请求朝廷能够设立考核制度。若是朝官有真才实学,自当引入尚书台中处理政务!可若是没有学问,就应当降其食俸,避免朝廷内耗过重!”
……
尚书台同僚都用极为钦佩的眼神看向荀彧。
不愧是“王佐之才”啊!
是真的勇猛!
刚进尚书台,就敢上书天子对那群朝官动刀……
而刘协听得亦是微微一怔。
若不是荀彧说出来,只怕他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三公九卿,还有其他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部门都占据着大量的官吏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