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种,得果报的第二种。「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这种情况是最多的。我们今生造的善业、造的恶业,造了这个因地,什么时候得果报呢?来生去得到可乐果报、不可乐果报,这个叫生报。你今生念阿弥陀佛,但是你还是一个人,你什么时候往生净土呢?你下辈子往生净土,这种是一般的业力。
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第三种、「
你今生造的善业、恶业,你下辈子也没得果报,今生也没有得果报,什么时候得果报呢?第三生,或者第四生,或者乃至于十百千万生,或者无量无边劫以后,才是得到果报,这个是后报。就是你造这个业力,可能你只造了一次,没有相续心,而且你造的时候,不是一个很强大的业力,非常薄弱,而且你只是偶尔做了一次以后,就没有再做了,这种薄弱的业力就是不决定。什么时候得果报?不决定,就时间迟早不决定。但是它是绝对不会消失掉,决定不会不得果报,除非你后来忏悔了,或者你往生极乐世界了,那又是不同,你要在这个凡夫的世界,受业力所主宰,那这件事情就永远存在的。
这个就是「报通三世」。我们得果报,你应该要看到这种要以业力的强弱来决定,因为你今生造的业力,你这个善业业力薄弱,而你过去生曾经做的恶业很强,你应该是恶业先得果报。所以我们的生命,不能只看现生,要把过去生的业力,也拿出来看,这个是讲到三世因果的情况。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
[师答]:你讲袁了凡,转变生命对不对?那个应该说是花报。他的生命本来是五十几岁,五十三,你背得很熟。后来活到八十几岁、七十多。怎么说呢?他造了很多善业,其实这种善业的业力,不只是使令他增长寿命而已,不应该只是这样;他下辈子,除非他临命终起恶念,他如果很正常,这样子过去,他应该下辈子不是人,就是天,他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应该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可乐果报。你看他的情况就知道,他是真正内心转变过来,真正是觉悟了。在觉悟之前,他这个业力,一个人造善的时候,他不但是会为未来创造一个可乐果报,而且会折损他过去的恶业,这是这样子,一方面也会折损他过去的恶业。这是讲世间上。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折损过去的恶业,你一定是内心要有所转变,下一科会说「转变由心」。在唯识学上说,我们的内心有两种功能,哪两种功能呢?第一个是发业;第二个是润生。
第一个发业。
因为我们这个念头,它在种子位,当然是不造业,它一活动起现行的时候,它就会造作业力,可能是善业,可能是恶业。对望着未来说,它对未来会有一种可乐不可乐的果报,一种功能会出现,发业。
第二个润生。
就是你是善念起的多,就很容易去触发我们过去的善念、善的业力,就不容易去触动过去的恶业。
譬如说,我们有一个田地,有很多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不是都能得果报的,要怎么样呢?要有阳光、水分,才能够得果报,你单单是种子不能够得果报,要有一些助缘。如果这个种子你都不去灌溉,它就永远存在,但是它不能得果报,要润生。就是你这个念头有润生的作用。
所以一个人经常起善念,特别临命终的时候,就容易触动过去的善念。你起恶念,你一方面造作一个恶业的力量,对望着未来来说,你创造一个恶业。对望你过去来说,你不容易去滋润过去的善业,不容易,这样讲懂吗?就是我们的念头有发业、有润生。
我们讲苦集灭道那个集谛,集。这个苦、集,是讲世间的因果,这个苦集,苦谛是约果报,集谛是约因。
什么叫集呢?集者,招感性。它有招感果报的功能。
这个集有两种的内涵:一个是业力;一个是烦恼。
单单是业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