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2/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它能够熏习,这是一类的心识,这个是粗显的。

    其次就是第八识、微细的,它是所熏。前六转识把业造了以后,这个业谁来保存它呢?谁来把这个业,搜集起来累积起来呢?就是第八识,它是一个所熏。它的功能,它本身不造业,它不造善、也不造恶,它就是无记。它就把你前六转识所造的业,统统给搜集起来,它做这个工作叫藏识,阿赖耶叫藏,使令我们的业力能够累积下去,不至于断灭。从前六转识的能熏跟第八识的所熏,就创造了整个宇宙人生的一个缘起的真实相。

    我们用一个偈颂,把「赖耶缘起」做一个总结,在《成唯识论》讲一个偈颂,解释这个第八识,它说:「无始时来界」,这个界是界限的界,十八界的界,「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趣就是趣向、六趣。「及涅盘证得」。我们简单的解释。

    我们讲整个生命的依止处就是第八识。这个第八识是怎么回事呢?「无始时来界」,无始劫来,我们所造作的种子叫「界」 ,这个界当种子;「一切法等依」,一切的现行法,善恶的现行、果报诸法,前面是约因,第二个「一切法」是约果,包括等流果、异熟果。这些的因跟果,它有一个依止处,它是以第八识为依止处,叫所依,第八识是他们的所依止处。「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这样子依止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有两种情况,「由此有诸趣」,因为有第八识,才能够建立杂染的果报,有六趣,这个「趣」指的是一种杂染的果报,就是趣向,你造了五逆、十恶的业力,它就有一种力量,推动你到无间地狱去,叫趣。不过这个趣主要是约杂染来说,「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也因为有第八识,才有所谓的涅盘。假设你在因地的时候,熏习清净的闻慧、思慧、修慧,没有第八识的保存,这个无漏的善根,也就丧失掉了;没有无漏的善根,就没有出世的涅盘,因为没有清净的因,就没有清净的果。

    所以不管是杂染的六趣,不管是清净的涅盘,都必须以第八识做依止,「由此有诸趣, 及涅盘证得」 。这个是唯识宗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就是这宇宙万法,这一切的色法都是如梦如幻,怎么会有呢?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识的流动,剎那剎那流动,剎那剎那变现出来。你的心识转变,这个果报就转变,唯识宗就是这样看法。

    这个是因果理论,我们再把它做一个简单的复习。

    好,我们再看问答释疑。这问答释疑就讲得更微细,这个是《成唯识论》的问答。它在讲完阿赖耶缘起以后,跟着又做了一个问答。

    (二)问答释疑答:

    问:阿赖耶识为断?为常?

    它就问:「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阿赖耶识是我们的一个藏识,就是它搜集我们无量的种子,它也变现我们一期的果报,既然阿赖耶识,这个心识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这个本体,一切法的依止处,到底是断灭呢?它是不是有一个时间,就会自然消失掉了?还是它不断灭?它是常住不变的?就提出这两个问题来问。

    这以下就回答:「非断非常,以恒转故」。虽然唯识学它以阿赖耶来建立这个生命的本体,当做宇宙人生的一个依止处,但是它本身不会断灭,而它也不是一个常一不变的自体。怎么说呢?「以恒转故」,因为它有恒跟转两种的功能。这标出它的一个要义,恒跟转,下面说明,先看恒。

    一、恒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

    第一个是约果报。就是说,这个第八识「无始劫来,一类相续」,这个「一类相续」指的它的本性都是无记,你再造多大的善,他的阿赖耶本身是无记;你造恶,它也是无记。唯识学上说,一个法要能够接受熏习,它本身一定要无记。如果这个法是善性,它就不能够容受恶性了;如果今天阿赖耶识是恶性的话,你造善,它就不能把这个善的种子保存,这个善跟恶是互相抵触的,所以阿赖耶本身它应该中立,才能够去包容善恶。它是一类相续无记的,而且「常无间断」。我们的生命是没有间断的,我们要看到过去的生命,就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光法师文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nguangfashiwenchao/read/97/1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