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第四点,你不知道哪一点的时候, 这一片重来, 这样子对你会有一种警觉作用。就像这个小孩子,你规定这个小孩子:你现在开始从东边走到西边,画一条线。当然他不听,待会儿,他跑出去,你打他手心一下,他第二次走的时候就会注意。
所以这个修行难在哪里?难在你打妄想,也没人管你,你自己要不督促自己,你实在是很难面对你自己的烦恼,因为你打妄想没有人管你,没有人知道。所以面对你自己的时候,宁可刚开始严谨一点,你念到只要这五点不是相续的,中间有任何的妄想把我牵出去,使令这五点模糊,我这一片不要,重来!你这种决心`,它就能够使令你的心容易收摄。所以你刚开始的时候「宁可少念,不可草率。」你宁可要求清清楚楚,不要贪多,这第三点要注意。
第四点「先依记数,再求圆融。」我们念到一个境界的时候,佛号根本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没有什么记数不记数的。但是我们刚开始宁可踏实一点, 你规定你这一坐, 十片、 二十片,先有个规定的一个要期的目标,要求你自己。我这一坐,我念完十片才起坐、我念完二十片才起坐。二十片是指完整的片数,中间有这一片有缺,打破一个角,这一片就不要,完整的二十片,这个人就不简单。完整的二十片,最起码要四十分钟。而且你当中妄想要很少,如果你打妄想,这一片不算,你四十分钟还念不到二十片。但是这样子念下去,你对佛号那个力量又不同,你经过这样子很专心的、很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内心: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以所缘、相续安住,你跟佛号的感觉会不同,那个相应的力量就不同。
我们这一次印祖《文钞》的考试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属于教量的考试,就是笔试;第二个是属于证量的考试,证量的考试怎么考呢?我陪大家坐二十分钟,就是念这五点记数,我想知道你二十分钟念几片,然后我会跟你谈,整个过程,你的所缘境是什么个情况,我一听就知道你是什么境界了。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刚开始,早上有止静、中午有止静、晚上也有止静,你先试试看把这五点安置在大地,依止实际理谛而住,然后你念念看,你念六字也好,四字也好,把每一点里面,放十句佛号,你严格要求你自己,中间有差错,这一片都不要。
你听我的话,你宁可不要养成一个随便的习惯,你说:我这十分钟才念三片,没关系!任何人刚开始都是从这边下手的,但是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你以后会不断增上,如果你一开始就养成一个坏习惯,以后谁也没办法调整你,你自己也没办法。你说你有没有念佛?有念佛。念的怎么样?这件事就不知道。所以我们我们坐二十分钟,我来看看你念几片,然后看你内心的状态怎么样,那个明了性、寂静性怎么样,我一听就知道你大概是什么情况。
这是我们考试,有这个题目,这个是占百分之五十,这期中考的教量平均起来。但是我不一定说,你念多,我就给你高分,不一定,我要看看你跟佛号这个专一、相续的情况,我会问你几个问题。这个是讲到「念佛摄心方便法」。
我们再看第七面:
◎破除二障
一、掉举(心不寂静): 观苦等过患,令心生厌离 ;作意无常等,破除掉举心。
二、昏沉(心不明了): 思佛像等,诸可心境 ;修光明相,策与其心。
前面的五点记数法,它是使令我们内心跟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在我们的内心造作的时候是有障碍的,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之间有障碍,什么障碍呢?一个「掉举」,一个「昏沉」,使令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是应该跟佛号通身靠倒,但是你在靠倒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去接近佛号,为什么呢?掉举障碍你,昏沉障碍你,这两个障碍你,所以我们必须把掉举跟昏沉这两个贼,它的相貌给标出来。标出来以后,我们再说怎么对治。
一、掉举
我们先看掉举。这个掉举的行相,就是心不寂静。心不寂静就是说,本来我们这一堂功课,我们的内心的意思,是要以佛号为我们的所缘境,心于佛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