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专,要他专,当然这当中支持你的,就是你对佛号的这种信心,你能够不断从跌倒当中再站起来。好,我这一个工作做不好没关系,我下次再做,你这样子不断的数数忆念,你总有一天能够成功的,念力增长,乃至安住,你就能够成功。只要你不放弃努力,这件事情就能够成功。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细水长流,则能穿石」,这个是在讲我们修行点点滴滴的功夫。一个细水,就是一个微细的水流,它可能是一点一滴的从这个山谷中掉下来,它的水滴是很小的,但是它能长流,它今天流、明天流;第一年流、第二年流、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就是这样流下去,有什么好处呢?则能穿石。这个石头是很坚固的,水是很柔软的,但是它因为长流的关系,能够把坚固的石头给穿破,它就有这种力量。所以这个因缘力量不可思议,你重复的造作,这个势力就强大。佛号在我们的心中亦复如是,你刚开始可能只能够念一片、两片、三片,但是你愿意长流,你经常的数数忆念,它的念力就能够增长起来,就能够把你无始劫来,控制你的昏沉、掉举这两个贼给破坏掉,就有这种力量。所以这个地方,的确是要一段时间的用功的。
大家有没有问题?无功用住。好,解释一下。
我们修行是分成两类,第一个是有功用住,跟无功用住。就是说你这种明静不动的相貌,你还要假藉如理作意,还要有一种警觉的作用,你要经常注意,你不注意这个相貌就会失掉,这个就是「有功用住」。反过来说,你这种明静不动的相貌,你不必保持警觉作用,你注意它,它也是明静不动;你不注意它,它也是明静不动,是这种境界,这个就是「无功用住」,你不必去作意这件事情,不必。就是它讲的「任运而转」,这个地方有解释了任运而转,这个是得到「欲界定」的一个相貌。
唯识学的《百法》有一个「行舍」,善心所有一个行舍。那个行舍就是这样,平等、正直、无功用住叫做行舍。就是平等,你这一念心跟前一念心是平等。你前一念心是安住在佛号,这一念也是安住在佛号,平等、正直、相续,没有邪曲,然后无功用住。所以你要能够得到欲界定,内心当中,那个行舍的心所一定要现前,那个相貌要现前,平等、正直、无功用住,这个就是所有定里面,一定要有「行舍」的心所相应。
我们刚开始在念佛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急躁,虽然我们不能懈怠,但是急躁也有问题。你急躁,反而念不好。所以我说,我们刚开始不要求快,也不要求多,要求自己明了寂静的把佛号现出来,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管前一念,也不要管下一念,你就注意你当下这句佛号。你说:我刚刚打妄想。你刚刚打妄想,你现在又在那边后悔,你又增加了妄想。打妄想以后,收回来,就不要管它了,你要把握的是你以后的念佛,你也不要管说:哎呀!我什么时候得定?不要起这个念头,你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相信这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的,只要你有这种造作,这个功德一定会出现。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你有这个因缘,一定有那个果报。所以你每一句佛号,都注意你当下这句佛号,不要管前面怎么样,不要管后面怎么样,就注意你现在这句佛号,你不断的在现前这句佛号安住,你以后就不可思议。好,我们再看讲义第二十七面。
这是静中修的另外一个方法。前面我们所说的五点记数法,那是一个通途法门,正常法门。这有一个特别法门,就是十念法门,我们把它说一下,大家请合掌。先把它念一遍。
【三】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 与陈锡周书 —
好,我们看它的内容,分成三段。
第一段、「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