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曾文正公他告诉他的所有兄弟,他的兄弟大部分都是做大官,他说:我们在朝廷做官,荣华富贵,但是要战战兢兢,小心一点!我看到历史,古来的帝王、大臣,得到善终的很少,得到好死的很少,那种富贵的境界,大部分都隐藏了很大的灾祸。
所以佛陀也说,这个世间的富贵,「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世间的五欲乐是怎么回事?譬如一个甜美的食物,你吃起来非常甜美,感到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夹杂毒药,你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不觉得,但是这个毒药累积,一天一天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它一发动起来,就使令你身体很苦恼。就比喻我们今天要去受乐世间的五欲,这个杂染业力所变现的五欲,你在快乐当中,你已经念念的在堕落,在创造一个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讲「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者也」。
为什么呢?「以因既是生灭,果报亦不能不生灭也。」因为我们在造这个世间善法的时候,是有漏善,都夹杂烦恼,所以这个果报显现出来,它会使令你堕落,这个果报会使令我们堕落,这个生灭就是有杂染性。我们想一件事,我们今天看到珍宝,看到财色名食睡,都是可乐果报,我们看到以后会起贪烦恼,乃至于失掉以后,会起瞋烦恼,就表示这个果报本身有问题。我们待会会介绍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你一接触是有清净的力量,这不同。我们娑婆世界的五欲乐,你一接触以后,它会使令你自然皆生贪瞋痴的烦恼,为什么?因为你过去在造这个业力的时候,是有烦恼夹杂在里面,所以出现的果报就是有问题,「以因既是生灭」,果报也不能不生灭也。我们娑婆世界的境界是这样子,就是果报本身蕴藏着这个危机。
(二)、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
我们再看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 这个地方要注意!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极乐世界当归依处呢?他说明了一个理由,从因地来说,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祂已经彻证自心本具的佛性。换句话说,佛陀无量劫来的六波罗蜜,当然主要是般若波罗蜜,夹带前面的五度的眷属,把过去的无明烦恼完全破坏, 清净法身完全显现出来, 佛陀在自受用清净法身 「常乐我净」的功德的时候,祂那个大悲心,看到我们三界的众生苦恼,修行也不得力,怎么办呢?就以祂的愿力创造出一个极乐世界。创造极乐世界以后,祂又有一个很重要的愿,第十八愿。所以智者大师把四十八愿分成两类, 前面的四十七愿是成就一个清净国土的正报、依报,这个第十八愿是方便接引。祂开出一个往生的条件: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它开出一个往生的条件,临终忆念我的佛号十念这种标准,这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所以说「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弥陀的大悲心。所以说这个极乐世界是一个果地教,我们往生,不是我们自己去创造这个国土,而是阿弥陀佛创造以后,祂来到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念佛跟弥陀感应道交,祂把我们带到那个地方去了,而那个国土是已经成就,所以它的快乐是没有穷尽的时候。这个地方我们待会再说明。
下面讲出一个比喻,「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虚空非常的广大,包容一切,虚空当中的世界是「数数成、数数坏」,但是「虚空」它毕竟「无所增减」。这个虚空就比喻极乐世界,比喻这个世界的快乐,是不可破坏的。
这个是把娑婆世界的快乐跟极乐世界,以无常的观念来作一个比较。娑婆世界是可破坏的, 极乐世界的快乐是无有穷尽。除非你不往生,你往生极乐世界,保证「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乃至于在一期生命当中,你得到一个正式的果报,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决定足够让你成佛!所以这个地方,快乐没有穷尽,也是很重要的。
譬如说,我们学佛以后会有智慧能够抉择结果,这个生命体有三恶道我们不想去;人天很快乐;转轮圣王也很快乐,七宝千子;这个天的果报也很快乐, 天的果报一生当中, 没有老没有病,也很快乐。佛陀为什么不劝我们生天呢?就是无常,因为佛陀的意思希望我们得到一个快乐,那个快乐不要破坏才好,不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