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2/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法则,他应该是要去到地狱去受这种长劫的刀山油锅的痛苦。这个人他是如是的因,应该是要招感如是果的。这个地方就讲他有转变,先看因的转变,再看果的转变。先看因。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这个人从这个经文来看,他是学佛了,这个人过去是有善根,虽然积集很多的罪业,但是他还是栽培了一些善根。这个善根浅深,印祖是从两个角度,先看浅——「生大惭愧」。

    佛法的一切善根,信进念定慧,主要的应该就是讲智慧。这个智慧,最基础的智慧就是「深信业果」。这个人他虽然内心积集很多的罪业,但是他学习佛法以后,知道这个宇宙人生是有因跟果的法则,他相信这个黑业,会使令我们到三恶道去受苦,白业能够使令我们生天,乃至于做人,种种的可乐果报。他对于这种善业跟这种恶业,生起了坚定的理解。生起坚定理解以后,他就能够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就是惭愧。就是说,他对这种贤善的法能够尊崇、尊重,崇重;乃至于对这种种的恶业轻拒,轻视拒绝。

    所以这个惭愧是由「正见」来的。所以我们一个人业果要转变:

    第一个,你要有惭愧心。就是说,你对你的生命有一种想要增上的一种意愿,有增上的意愿。有些人他造了恶业,你说造了恶业要到三恶道,他无所谓,他对恶业,他也不排斥,你说到三恶道去,他也不怕,这个人就没办法转变的,这业就不能转变,当然这个人一定是没有正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有惭愧心,有这种对于业果的正知见以后,能够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希望我们生命能够不断增上的这种意愿。

    第二个「发大菩提心」。前面是约着破恶,这个是生善。

    这个菩提心,在大乘经论里面讲到两种的菩提心:第一个是属于世俗菩提心;第二个是胜义菩提心。

    一、世俗菩提心

    我们先讲这个「世俗菩提心」。这个「世俗菩提心」,它是从一种事相的观察,或者是约人,或者是约法。如果是约人,他就观察这一切的众生,都是过去的母亲,这些如母的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颠倒造业受苦,这个时候,他就不忍众生苦,发这个菩提心,这第一个;第二个,他思惟佛法是众生的光明,他不忍圣教衰的缘故,他也发菩提心,这个为了要住持正法、续佛慧命的缘故,他发菩提心,这个都是属于「世俗菩提心」。

    二、胜义菩提心

    这个「胜义菩提心」是指约理性发动。就是说,他要能够读诵大乘的经典,《法华经》跟《华严经》。他读诵了以后,他能够觉悟到一个真理,他觉悟到什么真理呢?他能够觉悟到: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能够觉悟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这种同体的佛性当中,发动了他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这种誓愿。就是尊重己灵的缘故,发动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这种愿力,这个就是属于「胜义菩提心」,这是更加殊胜。

    总之,就是他们都发起了一种「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这种愿力。当然他会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就会修习种种的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种种的善法他就会修行。他能够从佛法的理论的胜解,生起惭愧心,生起菩提心,这样子,他就能够改恶,也能够修善,由惭愧的缘故而改恶,由菩提心的缘故,而修习一切的善法。

    修善呢,印祖讲一个譬喻,「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或者他是诵经,或者念佛,或者自行,或者化他,以这种功德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把这个资粮做一个回向,回向到西方净土,这是讲到他因地的转变。

    再看我们看这个果报的转变。

    「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 长劫受苦之业, 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他这样子的思想转变、行为转变&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光法师文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nguangfashiwenchao/read/97/1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