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齿轮里的时光 (6/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陈哥买修复耗材和新工具了,以后不用愁耗材了!”

    “陈哥的孙女放暑假回来啦!这孩子真能干,帮‘时光修表行’做了‘时光手账’文创,里面印着 30 多种老钟表的照片、修钟步骤和时光故事,比如‘1976 年李奶奶结婚座钟:陈时砚用银质游丝调整器调钟摆,误差不超 3 秒,补枣红色漆,藏着结婚当天的暖’;还帮陈哥开了抖音账号,每周三、周六下午播‘修钟讲故事’,教大家怎么调游丝、换齿轮,第一次直播就有 2600 多人看,好多人留言说‘想让家里老人看看,回忆老日子的滴答声’!”

    “社区在‘时光修表行’旁边加了个‘时光记忆展柜’,是用当年钟表店的旧零件柜改的,刷了清漆,跟‘时光修表行’的老木柜很配。展柜里放着陈哥修复的经典钟表,有 1976 年陈哥父母的结婚座钟、1988 年老郑儿子的出生挂钟、1999 年李奶奶的祝寿座钟,每个展柜都配了小牌子,写着钟表的年代、修复过程和时光故事,比如‘1988 年出生挂钟:陈时砚按父亲 1988 年的便签,换 3 号黄铜齿轮,校准报时,老郑儿子出生时,这钟刚敲 12 点,藏着时光的礼物’。街坊路过就能看,像个小型时光博物馆,好多孩子都来围观,问‘这钟怎么会响呀?为什么要上弦呀?’,陈哥就蹲下来教他们拨钟摆、听滴答声,可热闹了!”

    “陈哥收了两个学徒!一个是学工业设计的大学生,叫小杨,放假来社区实践,说‘想跟着陈爷爷学老钟表修复,把手艺传下去,现在会手工调游丝的人太少了,不能让时光手艺断了’;一个是社区的年轻人,叫小郑,26 岁,他爷爷有块 1970 年代的怀表,说‘陈爷爷的故事让我懂了老钟表的珍贵,我要学好,帮陈爷爷打理抖音账号,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时光里的滴答声’。陈哥说会把自己会的都教他们,包括调游丝、换齿轮、补漆,还会教他们记钟表背后的时光故事,‘要让他们知道,修钟表不只是修零件,是守护时光的记忆、留住日子的稳,要准、要细、要用心’!”

    我赶紧关了杂货店的门,往 “时光修表行” 跑。晨雾已经散了,太阳升得老高,照在 “时光修表行” 的新玻璃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像撒了层金粉。门楣上的木质招牌挂了新的细棉线装饰,旁边还挂着个小铜铃,开门时 “叮铃” 地响了一声,像挂钟报时,温暖又清脆。

    推开门,“时光修表行” 里更热闹,机油香混着笑声飘出来,像温暖的风。陈时砚正坐在修表台前,教学徒小杨调座钟游丝,“夹游丝要轻,别碰断;拧调整器要慢,听滴答声,匀了才准;修钟表要像过日子,急不得,稳着来”;小杨听得认真,手里握着游丝调整器,慢慢调,“爷爷,我调的钟摆滴答声匀了吗?误差大不大?” 陈时砚笑着说 “匀了,误差 2 秒,快出师了,记住,听声比看表更重要,声匀了,日子就稳了”。小郑在旁边整理抖音留言,“爷爷,有个西安的叔叔留言,说他家里有台 1960 年代的木质座钟,想寄过来让您修,他说是他父母的结婚纪念钟,想留着给孩子”。

    父亲的 1976 年结婚座钟放在新的展示柜最上层,旁边放着孙女做的 “时光手账”,“大家翻手账就能看修钟的故事,扫码还能听滴答声”,陈时砚笑着说。展柜前围着好多街坊,有的拨钟摆听滴答声,有的翻手账,有的问修钟技巧,李奶奶在给孩子们讲当年父亲雨夜修钟的故事,老郑在教年轻人认黄铜齿轮,小孙在给外地的朋友寄 “时光手账”,热闹得像过年。

    社区主任手里拿着个红色证书,上面写着 “钟楼巷时光守护者”,递给陈时砚:“陈时砚同志,这是大家投票选的,你用老钟表修复留住了街坊的时光记忆,让年轻人知道了当年的日子有多稳、有多暖,是咱们的榜样!以后社区会一直支持你,让‘时光修表行’的滴答声飘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老钟表的意义,知道时光手艺的珍贵!”

    陈时砚接过证书,手指有点抖,眼眶有点红,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chengqianmian0wodewuxianchuanyuelu/read/97/13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