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药香里的日子 (3/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调经方,抓三剂;刘爷爷:2001 年止咳方,炒杏仁;小夏:2012 年祛痘方,金银花”,包布上还留着街坊的笔迹,有的写着 “麻烦景年了,不急”,有的画着小笑脸,苏景年总说 “这些字比钱珍贵,看着心里暖,像街坊坐在我身边说药材的日子”。

    我整理货架时,总看见苏景年在中药柜前弯着腰,头凑近药材,左手扶着棉纸,右手捏着铜质药戥子,像在给药材称重,也在给日子称重。帮李奶奶抓 1985 年安神方,他会先从中药柜里拿出酸枣仁 —— 粒大饱满,红棕色的,“奶奶您看,这是今年新收的酸枣仁,跟当年您吃的一样,没陈味”。然后用马鬃刷扫浮尘,“尘多了影响药性,得扫干净”。接着把酸枣仁放在戥子的秤盘里,左手提戥绳,右手慢慢加药材,“戥子要平,不能歪,差一点都不行”。称够 15g,他会把酸枣仁倒在棉纸上,再称远志 —— 先把远志的芯去掉,“芯苦,您喝着会嫌涩”,然后称 6g,“刚好,不多不少”。

    包药时,他会把棉纸折成三角形,把酸枣仁和远志放进去,用棉线系好,再盖个 “景年堂” 的朱红印章,“印章一盖,就是景年堂的药,您喝着放心”。李奶奶蹲在旁边看,手里拿着个旧药袋,是当年的安神方药袋,“景年啊,还是你抓的药香,闻着就犯困,现在买的成品药,没这味”,苏景年也笑,眼里泛着光,像映着当年的药香:“您的日子金贵,这药得抓得准,让您每晚都能睡好”。

    帮老郑配 2002 年养胃方,他会先炒白术 —— 把生白术放在小砂锅里,用小火慢慢炒,“火候要轻,冒浅白烟就关火,不然发苦”。炒的时候,他会盯着砂锅里的白术,“爸说‘炒白术像熬日子,急了不行’”。炒到微黄带焦斑,他把白术倒在竹筛里晾凉,“凉透了再称,不然重量不准”。然后用戥子称党参 10g、白术 8g,“您妈喝的时候,要温服,别喝凉的,不然胃会不舒服”。老郑接过药袋,闻了闻,“跟当年你爸配的一样,有白术的焦香,我妈肯定爱喝”,苏景年递给他张药方,“这是熬药方法,先泡半小时,再煮 20 分钟,别煮太久”。

    有次调剂时,苏景年在父亲的《伤寒论》节选里发现张夹着的便签 —— 是 1968 年父亲写的 “景年,桂枝汤里的桂枝要选细枝,去皮,不然太辣”,是父亲的字迹。那天他坐在工作台旁,眼泪掉在便签上,晕开一小片墨痕,他赶紧用吸水纸擦干净,“不能让眼泪毁了爸的心意”。擦干眼泪,他继续把李奶奶的安神方包好才关店,“奶奶还等着喝药睡觉呢,爸也会支持我的”。

    上午 10 点调剂高峰过了,苏景年会来杂货店买块芝麻糖 —— 是老吴师傅按 1970 年代配方做的,芝麻多,甜而不腻,“当年爸看完诊,总来买两块,一块给我,一块他自己吃,说‘这糖解药苦,吃了心里甜’”。他付账时总会多给 5 毛钱,说 “老吴你辛苦,凌晨就起来熬糖,多给点买包烟”,老吴不要,他就说 “下次多撒点芝麻,当年的糖芝麻多,香”。路过药铺时,他总会回头看一眼,确认中药柜关严了:“药材怕潮,关严了能护着它们,这是爸教我的”。有次下雨,他忘了关柜门,赶紧跑回店里,用干棉垫擦药材,擦了半小时,“怕药材受潮失味,这些药是街坊的健康,不能坏”。

    李奶奶总把旧药袋包在棉布里拿来:“景年,这是我当年的安神方药袋,你帮我再抓一副,现在只有你抓的药,我喝着安心”;老郑帮他整理药方样本册:“景年啊,你这样本册乱了,我帮你把 1980 年的妇幼方放一起,当年我儿子的消食药就是你爸配的”;就连刚搬来的 00 后租客小孙,也会周末来帮他晒药材,“苏爷爷,我帮您翻当归,我奶奶也有高血压,我想知道她的药怎么配”。小孙晒药材时,苏景年就在旁边教他认药材:“这是当归,闻着辛香;这是天麻,断面有横纹;这是远志,要去芯”,小孙记完后,他还会让小孙用戥子称药材,“称准了,才能配好药”。

    有次社区搞 “医药记忆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chengqianmian0wodewuxianchuanyuelu/read/97/13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