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手里还拿着刚温好的牛奶,杯壁上凝着水珠,牛奶的温度像 “时光修表铺” 的暖光灯,很暖。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群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像暖光一样照亮屏幕,群里很热闹,都是街坊们发的好消息:
“@所有人 天大的好消息!陈哥的‘时光修表铺’升级啦!咱们街坊凑钱帮他买了新的修表工具和钟表展示柜,新工具里有专业的齿轮测量仪(测齿轮尺寸准)、超声波清洗机(洗机芯锈迹)、高倍显微镜(看细齿轮磨损);展示柜是木质的,分五层,每层铺着淡蓝色绒布,能放更多老钟表和故事,街坊路过就能看!李奶奶捐了 200 元,说‘时年帮我修好了座钟,我得帮他’;老郑送了套进口钟表机油(瑞士产的,说‘给老表上最好的油’);小孙把实习工资 1000 元全捐了,说‘陈爷爷教我懂了老钟表的暖,这钱该捐’;社区还帮着申请了‘老手艺传承补贴’,每月 1500 元,够陈哥买修表配件和耗材了,以后不用愁耗材了!”
“陈哥的孙子放暑假回来啦!这孩子真能干,帮‘时光修表铺’做了‘时光钟表’文创,有老钟表图案的笔记本、带滴答声的钥匙扣,还有‘修表故事’手账,里面印着陈哥修表的过程和街坊的故事,现在卖了 100 多套,有从外地来买的,说‘想收藏老时光的声音’;孙子还帮陈哥开了抖音账号,每周三、周六下午播‘修表教学’,教大家怎么拆机芯、磨齿轮,第一次直播就有 1500 多人看,好多人留言说‘想让家里老人看看,回忆当年的修表匠’!”
“社区在‘时光修表铺’旁边加了个‘时光记忆展柜’,是用当年的旧修表柜台改的,刷了清漆,跟‘时光修表铺’的老木柜很配。展柜里放着陈哥修复的经典钟表,有 1963 年陈哥父亲留的‘时年周岁’怀表、1978 年李奶奶的北极星座钟、1965 年老郑父亲的上海牌怀表,每个展柜都配了小牌子,写着钟表的年代、故事和修复过程,比如‘1978 年北极星座钟:李奶奶的结婚纪念钟,陈时年用 800 目砂纸磨钟摆轴,上瑞士机油,还原 “听钟声吃饭” 的旧习惯,滴答声脆如当年’。街坊路过就能看,像个小型时光博物馆,好多孩子都来围观,问‘这钟为什么要上弦呀’,陈哥就蹲下来给他们讲当年的日子,教他们认齿轮,可热闹了!”
“陈哥收了两个学徒!一个是学机械工程的大学生,叫小杨,放假来社区实践,说‘想跟着陈爷爷学修老钟表,把手艺传下去,现在会修老钟表的人太少了,不能让手艺断了’;一个是社区的年轻人,叫小郑,24 岁,他爷爷也有块老怀表,说‘陈爷爷的故事让我懂了老钟表的暖,我要学好,帮陈爷爷打理抖音账号,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钟表的美’。陈哥说会把自己会的都教他们,包括拆机芯、装齿轮、校时间,还会教他们认不同年代钟表的特点,‘要让他们知道,修表不只是修齿轮,是修时光、修日子,要准、要稳、要暖’!”
我赶紧关了杂货店的门,往 “时光修表铺” 跑。晨雾已经散了,太阳升得老高,照在 “时光修表铺” 的新玻璃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像撒了层金粉。门楣上的铜制招牌挂了新的细铜丝装饰,旁边还挂着个小铜铃,开门时 “叮” 地响了一声,像在欢迎我。
推开门,“时光修表铺” 里更热闹,金属味混着笑声飘出来,像温暖的风。陈时年正坐在修表柜台前,教学徒小杨装齿轮,“齿轮齿要对齐,轻轻推,别用劲,不然会断;装完要上点机油,润一润,走得才稳”;小杨听得认真,手里拿着镊子,慢慢夹着齿轮,“爷爷,我装对了吗?会不会转不动?” 陈时年笑着说 “对了,再上点机油,就完美了,修表要准,更要耐心”。小郑在旁边整理抖音留言,“爷爷,有个北京的叔叔留言,说他家里有块 1960 年代的上海怀表,想让您帮着修,他说‘这表是他父亲的,想让它再走起来’”。
父亲的 1963 年怀表放在新的展示柜最上层,旁边放着孙子做的 “时光钟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