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纽扣里的时光 (5/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再穿回布料背面,“每厘米 3 针,顺时针绕扣,跟当年的线迹一样”,缝到第二针时,手腕突然疼了 —— 是常年握针落下的关节炎,疼得像有根针在扎,“得忍忍,张奶奶还等着呢”,我用左手揉了揉手腕,继续缝。

    缝到一半,我在衬衫领口内侧发现一行小字,是用铅笔写的 “浅蓝棉线,3 针 \/ 厘米”,字迹很熟悉,是老伴的!“老顾,是你!你当年帮张奶奶的妈妈修过衬衫?” 我激动得眼泪掉了下来,滴在衬衫上,赶紧用吸水棉擦干净,“不能让眼泪毁了衬衫”。原来老伴当年就想帮张奶奶的妈妈缀扣,却没来得及,“今天我帮你完成,老顾”。

    按照老伴的笔记,我调整了针脚密度,每厘米刚好 3 针,绕扣的方向也换成顺时针,“这样才像当年的线迹,软和,不硌人”。张奶奶凑在旁边看,笑着说 “对!就是这个针脚!跟我妈当年的一模一样,你怎么知道要顺时针绕扣?” 我指着衬衫内侧的小字,“是我老伴当年写的,他也想帮您妈妈缀扣”,张奶奶的眼泪也掉了,“你老伴是好人啊,当年就想帮我们,没成想现在你帮我们完成了”。

    刚把胶木扣缀完,老周就提着中山装来了,衣服是深灰色的,有点旧,却很干净,“纫秋,我来看看,不急,你慢慢补,爷爷说明天能穿就行”。我笑着说 “爷爷您坐,我先帮您找铜扣,马上就好”,然后翻到样本册的金属扣部分,找到 1978 年的墨蓝金属扣,“老周你看,这扣跟爷爷中山装上的一样,双孔,边缘有细纹,我帮你刻‘周’字”。

    我从工具箱里拿出金属刻刀,刀头有点钝,“得先磨磨,不然刻不出细字”,我用细砂纸轻轻磨刀头,磨了两分钟,试了试刻在废铜片上,“行了,能刻了”。我把铜扣放在绒布垫上,用左手扶着,右手捏着刻刀,慢慢刻 “周” 字,“字要小,刻在边缘,别影响正面”,刻到 “口” 字时,手指突然抖了一下,差点刻歪,“得稳点,爷爷还等着穿呢”,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刻,终于刻完了,用软布擦了擦铜扣,“这样就跟爷爷当年的扣一样了”。

    老周凑过来看,笑着说 “对!就是这个字!跟爷爷当年的一模一样,他肯定高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袋核桃,“给你,补补脑子,缀扣费眼”,我推辞不过,收下了,“谢谢老周,下次有扣要缀,随时来”。

    中午 12 点,我提着帆布缝补箱去杂货店买枣泥糕。路过 “扣忆坊” 时,我回头看了一眼,确认纽扣匣关严了,“老扣怕潮,得护着”。老吴师傅笑着喊 “纫秋,枣泥糕给你留着呢,刚出锅的,热乎”,我买了块,付了 5 元,咬了一口,枣泥馅甜而不腻,像老伴当年买的 —— 他总说 “纫秋爱吃甜,枣泥要多放,煮得烂点,才好吃”,现在想起来,还能看见他在杂货店门口等我的样子。

    到了文具店,老板拿出块淡蓝绒布,“顾姐,这绒布软和,适合垫纽扣匣,8 元”,我付了钱,心里有点暖 —— 有了新绒布,老扣就不怕磨了。回到 “扣忆坊”,我把新绒布铺在纽扣匣里,把老伴的老扣一个个放进去,“老顾,以后有新绒布护着它们,你放心”。

    下午 2 点,我继续帮老周缀铜扣,线用的是墨蓝棉线,每厘米 4 针,“中山装的扣要缝得结实,不然容易掉”,缀到一半,手机又震动了,是女儿发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她举着本 “扣忆手账”,“妈,我把您的纽扣故事做成了文创,上面印着每枚扣的照片和故事,好多人想买,您看好不好看?” 我看着屏幕里的手账,有点慌,“娃,这能行吗?大家会喜欢吗?” 女儿笑着说 “妈,您放心,好多人说喜欢,想通过手账了解老纽扣的故事,以后我帮您把更多故事印上去”。

    挂了电话,我继续缀扣,手腕又疼了,却还是坚持缀完,“老周的爷爷还等着穿去同学会呢”。傍晚收摊时,我坐在樟木桌旁,拿出老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yichengqianmian0wodewuxianchuanyuelu/read/97/13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