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帮着重新画的,比以前更清楚,还加了夜光条,晚上也能看清!”
“社区给刘姨评了‘最美环保守护者’,还请她当分类培训师,每周三下午给新居民上课,刘姨说要把孙子教的智能分类知识和自己的手绘手册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学会分类!”
我赶紧擦干净玻璃,往分类点跑。远远就看见新搭的蓝色遮阳棚下,围满了街坊,暖黄色的灯亮着,照在新的分类桶上,桶身的夜光条泛着淡淡的光。刘美娟正站在智能分类设备旁,给几个新居民讲分类知识,手里拿着孙子做的智能分类卡,卡上能显示垃圾类别,还能播放她的语音提示:“塑料瓶请放入蓝色可回收垃圾桶”。
她穿着件新的藏青色冲锋衣,是街坊们凑钱买的,领口没了破布,拉链也很顺滑;左手牵着老伴的手,老伴穿着干净的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攥着张新的分类卡,卡上画着他和刘美娟的合照,背面写着 “2024.7 记得娟娟”;右手拿着个麦克风,是社区送的,怕新居民听不清。
孙子站在旁边,帮着演示智能分类设备,设备屏幕上显示着 “今日分类正确率 98%”,他还把提示音设成了刘美娟的声音,“这样爷爷更容易记住,其他老人也熟悉”。有新居民问 “怎么分外卖盒”,孙子就点开设备里的动画,动画里刘美娟手绘的卡通人物正在拆分外卖盒,“大家看,米饭倒绿桶,盒子擦干净放蓝桶,汤汁别洒”,新居民们看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
王爷爷推着小推车来运可回收物,车斗里放着盆多肉,是他用攒的塑料瓶换的,“美娟,我把多肉放分类点旁了,你看好看不?以后咱们分类累了,就能看看花”。李婶在给新居民发加厚分类袋,袋口印着小太阳图案,“这是美娟以前总给我的那种,厚袋子不容易破,大家放心用”。小张在帮着记录数据,还把数据投屏到设备屏幕上,“大家看,咱们社区这个月可回收物比上个月多了 100 斤,说明大家都学会分类了”。
社区主任手里拿着个红色证书,笑着走进来:“刘美娟同志,这是‘最美环保守护者’的证书,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你用耐心和坚持,让咱们社区的环境变好了,还帮着老伴留住了记忆,你是咱们社区的榜样!” 刘美娟接过证书,手指有点抖,眼眶有点红,却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点小事,没想到大家这么帮我,要是没有街坊们,我也坚持不下来”。
老伴突然举起手里的分类卡,对着新居民们说 “分垃圾,美娟教的”,声音有点沙哑,却很清楚。新居民们笑着鼓掌,刘美娟蹲下来,抱着老伴的肩膀,“爷爷说得对,是大家一起学,咱们才能分这么好”。
“美娟,给你留的热包子!” 我喊她,她笑着走过来,接过包子,先掰了一半给老伴:“爷爷,吃包子,刚出锅的,软和”,老伴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笑着说 “娟娟的包子香”。孙子也凑过来,帮刘美娟揉了揉左手腕:“阿婆,今天别太累,智能设备能帮着记数据,您歇会儿,我来给大家讲课”。王爷爷递过来杯菊花茶:“美娟,刚泡的,你喝了解解渴”,李婶递过来双新的毛线袜:“这是我给你织的,比上次的厚点,冬天穿暖和”。
刘美娟接过菊花茶和毛线袜,眼里的泪终于掉了下来,却笑得很开心:“谢谢大家,我这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以后咱们一起分类,把社区的环境弄得更好,让爷爷记住更多事”。说着她举起手里的分类卡,卡上画着四个卡通垃圾桶,旁边写着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一分;日子慢一慢,记忆多一分”,街坊们跟着念起来,声音飘在社区的风里,暖暖的,连天上的太阳都好像更亮了。
我看着分类点旁的热闹 —— 新居民认真听着分类知识,老伴和刘美娟手牵着手,孙子演示着智能设备,王爷爷和李婶忙着帮忙,流浪猫躺在多肉旁晒太阳,突然明白刘美娟分类桶里的秘密:那些分类卡、手绘手册、帆布包,不是 “琐碎的工具”,是她用耐心守护社区的干净,用温情留住老伴的记忆;那些街坊的帮忙、孙子的孝顺、康复师的照料,不是 “偶然的善意”,是生活里最朴素的温暖,把难日子熬成了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