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物自传:明泓璋 (1/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我初见林令仪是在二十多年前,姑苏城那个细雨初歇的蚕花节。

    江南以蚕事为大,每逢此节,家家户户都要焚香设案,祭拜蚕神娘娘,祈求新茧丰盈。作为执掌江南织造的明家,祭祀的排场自然更为隆重,青石铺就的前庭搭起高高的神坛,锦缎铺陈,香烛缭绕,供奉的蚕神像身披五彩云锦,慈眉善目。身为明家长子,我身着繁复的祭服,在父亲身后一丝不苟地完成叩拜献香,空气中弥漫着檀香,艾草与新鲜桑叶混合的独特气息。

    祭祀礼毕,人潮渐散,我正欲随父亲退入内堂,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人群外围——竟瞥见了数月未见的瀚瑜,他身边还俏生生立着一位穿着石榴红劲装的少女。

    那抹红在青砖灰瓦间如同一团火焰,她身姿高挑挺拔,一袭剪裁利落的红衣衬得她肌肤胜雪,她未施粉黛,青丝仅用一根素银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随风拂过额角,非但不显凌乱,反倒添了几分飒爽英气,她一手按在腰间剑柄上,嘴角噙着明媚的笑意,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祭祀场景,与周围那些正在虔诚跪拜的妇人女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瀚瑜见我望来,咧嘴一笑,拉着红衣少女挤了过来。

    “大哥!”

    他声音爽朗,带着游历归来的风霜与快意,“给你引见一下,这位是铸剑世家林家的大小姐林令仪!”

    林令仪,我心中微动,早闻林家铸剑名震天下,却不想掌上明珠竟是这般光彩照人,更令我暗自惊异的是——她竟和瀚瑜一样,能如此自由地离家远游,行走江湖,相比之下,我虽随父亲行商,足迹也算遍布南北,但一举一动皆需谨守世家规矩,时刻背负着明家长子的重担,何曾有过这般洒脱?那一刻,一丝羡慕划过心底。

    那晚瀚瑜与令仪兴致高昂,硬是拉着我这个“书呆子”大哥,一头扎进了蚕花节虽不盛大却别具风味的夜市之中。

    长街两侧,悬着各式精巧的蚕茧灯,晕出暖黄色的朦胧光影,摊贩们吆喝着新采的桑葚、刚蒸的青团、甜糯的茧糖,空气中混杂着食物的香气、桑叶的清气,还有人群的喧嚣。

    我们三人穿梭其间,瀚瑜与令仪并肩走在前面,时而为某个精巧的茧雕驻足,时而被飘香的摊子吸引,令仪笑声清脆,瀚瑜眉飞色舞地讲着沿途见闻。我默默跟在后面,看着他们一个红衣似火,一个青衫磊落,身影在灯火阑珊处交织成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

    他们品尝小吃,我付账;他们看中玩意儿,我掏钱。看着瀚瑜眼中毫不掩饰的爱慕,看着令仪脸上明媚无忧的笑容,看着他们因一串糖葫芦也能相视而笑的默契,我心底那份因家族责任而常有的沉郁,竟也被这纯粹的快乐悄然驱散。那一晚,我付出去的每一枚铜钱,都仿佛带着温度。

    虽然真的付了很多。

    灯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充满生气的脸庞,我走在他们身后,望着那对璧人的背影,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暖流,我由衷地祈愿——愿他们能携手并肩,看遍这世间繁华,愿他们这份炽热的情意,能如这江南的蚕丝,绵长不断,岁岁年年。

    只可惜,这世间好物,原就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太脆。

    命运翻覆之手,终究未能遂了人愿。

    瀚瑜自幼痴迷武学,天赋卓绝,他踏遍江湖各派,不停地与各路高手切磋武艺,学习了各门各派不同的招式功法,竟能无师自通。我虽不通武功,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每次游历归来的瀚瑜,气息都更加沉凝,眼神也愈发锐利。

    他曾告诉我,他不仅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还遇见了那位一剑杀穿江南高手的“剑神”公孙止,他那朋友几招便倒在公孙止剑下,但瀚瑜竟与他过了整整三十招!可瀚瑜仅仅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失的少林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xiaoshideshaolin/read/97/2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