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我听见了灰烬里的名字 (1/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夜色如墨,大理寺值房内一灯如豆。

    沈观独坐案前,窗外雨声淅沥,檐角铜铃轻响,仿佛有亡魂在低语。

    案上摊开的是那幅以母亲铜钥投影而出的星位图——七点连成环形,中央凹陷如眼,正是“双生日曜”古星图的逆阵。

    他将七枚玉圭残片依方位摆定,每一枚都曾插在焦尸胸前,浸透了火焰与怨念。

    最后,他从袖中取出一小撮绣袍灰烬,置于中央凹陷处,动作极轻,如同安放未眠的骨灰。

    闭目,凝神。

    【案件推演模拟器·情绪回溯·片段拼接】——启动。

    意识如潮水退去,现实渐远。

    他的心神沉入一片灼热之地,五重视角同步展开,如五根丝线,在记忆的废墟中织网。

    第一视角,聚焦灰烬颗粒。

    碳化程度不一,外层焦脆,内里尚存纤维纹理。

    燃烧温度从三百到八百度不等——这不是一场均匀的大火,而是分批点燃,有人控制火势,只为炼化而非毁灭。

    火候精准得近乎仪式。

    第二视角,捕捉残片边缘微不可察的粉末。

    那是骨粉,极细,混着金丝熔渣与梦蛊花灰烬。

    经地窖焦尸比对,成分完全吻合。

    玉圭不是信物,是容器——封存了死者最后一口气息,也成了献祭的凭证。

    第三视角,串联碎片言语。

    青鸢曾在梦呓中呢喃:“火要七次,皮才干净。”小鸾儿临死前抓着他的衣角,断续道:“她们……换脸……用旧骨头……垫……”而那些在焚袍火焰中哭喊的声音,反复提及“新皮”“旧骨”“归寂”。

    关键词频如钉子般楔入脑海——这不是屠杀,是制造。

    第四视角,代入谢无咎式的极端共情。

    他曾读过那位疯癫御医的手札:“若每日醒来都不是昨日之面,灵魂会在第七日碎裂。”想象一个被反复剥脸、重塑面容的人——她如何记住自己?

    靠触觉?

    靠声音?

    还是靠某段深埋心底的旋律?

    可倘若连名字都被抹去,连户籍都归于“已净化”,那“我”又存在于何处?

    第五视角,锚定母亲遗言——“认心不认面”。

    刹那间,所有线索如星轨交汇,脑中炸开一幅动态长卷:

    三年前那个雨夜,洛京东坊私塾并未失火。

    是宁国公府联合内务省秘密执行“源初计划”的第七次献祭。

    七名孩童,皆生于特定星象之下,被诱骗关入地窖。

    火起之时,并非逃窜,而是被铁链锁在特制架上,活生生焚烧。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zaidalisidangshentan/read/97/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