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巨变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个惊人的数字,如此巨大的投资,您的信心来源是什么?如何确保一定就能成功呢?”

    秦远淡然一笑,“在事情成功之前,没有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确定,一定能取得成功。”

    “除非那个人是上帝。”

    听见这话,现场会声一笑。

    但转而,秦远伸出三根手指,认真道:“虽然没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的,但是一切成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而我的信心,就基于三点。”

    “第一,中国日益成熟的低成本、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以及奇瑞已经成功引进并消化的西欧先进发动机与底盘技术,这是我们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第二,伏尔加厂乃至整个苏联雄厚的重工业根基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的坚实基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中苏两国,都拥有着数量庞大且需求饥渴的汽车市场。”

    “我相信,我们推出的‘风云’和‘贝加尔’,只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对西方汽车进行追赶,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汽车将畅行在中苏两国的公路之上。”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声。

    当秦远走下演讲台时,现场的记者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快速进行着抄写,通过各种手段向外传递。

    他们能想象到,这些消息一旦被外界获知,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秦远所宣布的这个商业计划之周密、野心之庞大。

    一旦顺利推进,不仅将深刻影响中苏两国的汽车产业,甚至可能动摇西方汽车巨头在东欧乃至于东亚的传统优势地位。

    而那十三亿美元通过市场融资的开放姿态,对于国际金融资本来说,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巨大蛋糕。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全球。

    几天后。

    莫斯科,金融街。

    这条毗邻阿尔巴特街的宽阔大道,在苏联的心脏地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观。

    街道两旁,矗立着的并非苏联国有银行那种厚重却略显沉闷的苏式建筑,而是一栋栋玻璃幕墙闪闪发光、挂着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等醒目英文标识的现代化大楼。

    与国有银行门口稀稀拉拉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西方银行的门口,每天清晨都排起蜿蜒的长队。

    排队的人们衣着各异,有穿着体面呢子大衣的知识分子,有拎着公文包的政府小职员,也有穿着工装、面露焦虑的工人。

    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眼神闪烁、提着沉重手提包的“倒爷”。

    这种现象,自进入1991年以来,愈演愈烈。

    原因显而易见。

    相对于苏联那些高高在上,且不断变动着规则的国有银行。

    这些西方人开的私有银行,不但服务态度更好,十二小时营业,

    而且还能够提供更高的储蓄利息,以及可开通的海外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zhenshimoniyouxi/read/97/2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