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国本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是皇帝信不信的问题了。

    而是你苏泽掀了这么大的争议,朝廷要息事宁人,最后总要拿人开刀。

    就如同国初的南北榜案。

    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其中完全是主考官刘三吾的过错吗?恐怕也未必。

    但是最后结果是刘三吾作为负责人背锅,最后被朱元璋贬去戍边,一直到建文帝继位后才赦免。

    苏泽再次掀起南北之争,最终皇帝可能迫于朝野压力惩罚苏泽,弥合南北矛盾。

    王锡爵和申时行在官场多年,这种事情自然也见的多了。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千古以来这一招都是屡试不爽的。

    罗万化说道:

    “可子霖兄要废除匠乐灶籍,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申时行叹息道:

    “南北之争可不是这么容易平息的,如今《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针锋相对,加上在京的贤良文学不断聚会议论,陛下和阁老们恐怕也要坐不住了。”

    申时行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要不你上疏请罪吧?”

    罗万化很想告诉两人,苏泽已经写好了文章,要在明日的《乐府新报》上刊登,但是又看到苏泽的眼色,并不准备透漏给申王二人,罗万化将话憋了回去。

    这么看来,苏兄应该是早有计划。

    看来一切都要在明日灵济宫闭幕的会议上见分晓了。

    ——

    六月五日。

    隆庆皇帝梳洗完毕,换上龙袍迟迟不愿意离开寝宫。

    皇帝心里很烦。

    灵济宫大会开幕的时候,皇帝心情非常好,在百戏会开幕后,他还将演奏《黄河》的民间乐手召入宫中,让乐团在宫内演奏了半天才过瘾。

    接下来科道和司礼监分别送上会议的记录,会议整体上还是和谐的,地方上的贤良文学讲述了地方的情况,而朝廷的重臣们也向这些地方的贤良文学解释了朝廷的大政方针。

    如果这种气氛能持续到闭幕,那这次灵济宫大会就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足以计入大明历史的完美会议。

    到那时就在苏泽上疏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也不知道哪个科道言官,将苏泽的奏疏泄露出去,刊登在了《新君子报》上。

    这封奏疏立刻引起了朝野的巨大议论,然后就是《新乐府报》隔空开始打擂台。

    聚集在京师的贤良文学,以及京师的读书人,又在两份报纸的舆论引导下,在京师各地进行了论战。

    按照锦衣卫和东厂的报告,如今京师是“物议汹汹”,话题已经从废除贱籍,变成了南北之争上。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场了。

    皇帝一边让缉私御史王任重和沈藻继续缉捕《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这两个地下小报的报馆,一边又下令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outishidamingzhaoting/read/97/45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