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我这演员很难做啊!同志!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12号,许成军开始动身前往金陵。

    去部队慰问、座谈、采风被他视为今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得到部队的支持,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一道护身符。

    现在是NJ军区,如果以后有机会他也想到南边前线去看一看。

    不只是功利心,更是真的想去慰问一下这个年代最可爱的人。

    他大哥许建军,也在那。

    一大早许成军就干到了火车站,和他一起前往NJ军区的上海文化界人士还有个老熟人——茹智鹃。

    特快火车的汽笛刚掠过苏州河,许成军就把靠窗的位置让给了茹志鹃。

    魔都到金陵的火车分为普客、普快、特快三种。

    当然还有棚车临客。

    过几年就会淘汰。

    铁路会动用部分货运棚车开临客,典型的是用 P50这样的车厢。

    棚车临客价格低廉,魔都到金陵全程 3元,不过速度极其缓慢,全程超过 10小时,且车厢无采光,乘坐体验很差,所以乘的人不多,而且以短途为主。

    特快列车就昂贵的多。

    票价 7.5元,最快的14次从上海到南京中间只停一站,3小时 59分钟可以跑完沪宁全程。

    铁皮车厢里飘着煤烟味,邻座战士正捧着本《解放军文艺》看得入神,偶尔抬头瞥一眼他们手里的《清明》杂志,眼神里满是好奇。

    这小战士是NJ军区方面特别派来接他们的。

    “你这《红绸》,是真把战士的心思写透了。”

    茹志鹃先开口,划过杂志上“黄思源雕木梳”的段落,“我上次跟前线文工团的同志聊,他们说官兵看这段时,好多人都想起家里的物件。”

    茹大姐作为上海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参加过不少类似的慰问活动。

    许成军刚给搪瓷杯续上热水,闻言笑了:“也是瞎琢磨,之前听我大哥说,他们在前线,缝补衣服都要藏着家里寄的线轴,就觉得该把这些写进去。”

    茹志鹃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这次去NJ军区,打算跟官兵聊点啥?总不能光读片段吧?”

    “有什么聊什么吧,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而非什么具体的形式。”

    许成军把杯沿的热气吹开,“不过,好多战士说想写家书,又怕写不好,我琢磨着,不如教他们从记小事开始,比如今天吃的红薯、换岗时看见的月亮,跟您写《百合花》里的被面一样,小事里藏着真感情。”

    “这个思路好。”

    茹志鹃眼里亮了亮,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我上次去部队,有个小战士跟我说,他写了首诗,不敢给人看,怕人说‘没气魄’。你说,咱们是不是把‘文学’看得太金贵了?”

    许成军接过笔记本,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上面是首歪歪扭扭的诗:“钢枪在肩,月亮在天,想家的时候,就看云像妈织的棉。”

    他指着这句,抬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