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的身份(求追读,求月票!) (2/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句《红绸》开中国现代文学之先河!”

    “你以为呢~那个同学哪个专业的?”

    “别吵了都!朱先生要来了!”

    周海波撇了撇嘴。

    说起朱冬润,在复旦乃至全国中文系,都是响当当的“活招牌”。

    他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深耕古典文学,从司马迁到杜甫,从唐宋八大家到明清小品,研究领域横跨千年,却从不说空话。

    抗战时期,他带着古籍辗转西南,在油灯下校勘《文心雕龙》,手稿被日军炸毁后,又重新搜集资料,硬是在 1946年出版了《文心雕龙校注》。

    1950年代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时,为了一个字的异文,能写信给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同行求证,这份严谨让不少学者敬佩。

    更难得的是,他不固守传统,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提出“古典文学要现代转化”,还收了许成军这样跳级上来的研究生,说“做学问不能论资排辈,有才华就得给机会”。

    活的大师!

    中文系新生翘首以待。

    “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门口,只见朱东润先生拄着根旧拐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银白的头发梳得整齐,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温和却锐利的光。

    他身后跟着两个中文系的老教授,手里抱着厚厚的讲义,刚走进教室,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连坐在后排的旁听生都踮起脚,想看得更清楚些。

    先生笑着挥挥手。

    大家期待着他走讲台。

    结果——

    朱东润慢慢走到第一排,没往讲台上走,反而在靠窗的位置坐下,还跟旁边的陈尚君点了点头。

    大家都知道陈商君是他的得意门生,在复旦上了两年学才跳级,今早特意来陪先生听课。

    什么情况!

    还有大佬要讲开场?

    这举动让教室里泛起一阵小声的议论,林薇皱着眉跟陈阳嘀咕:“朱先生怎么坐前排了?难道今天还有其他老师先开场?”

    陈阳也摇摇头,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眼里满是疑惑。

    就在这时,教室后门又传来脚步声。

    许成军穿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手里拿着迭讲义,嘴角带着点笑意,慢悠悠地走上讲台。

    衬衫是苏曼舒给他买的。

    说新身份要有新气象。

    他刚站定,台下就有人小声惊呼——怎么是许成军?

    难道朱先生临时身体不舒服,让他来代劳?

    林一民傻眼了,我特么的听你你老师来讲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