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成军致NJ军区文化部函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展信安!10月 7日来函收悉。读罢贵部对《红绸》的解读与邀约,既感荣幸,亦觉振奋。作品中黄思源、春燕的命运叙事,本是源于对革命先辈与普通战士的敬意,今能被贵部指战员认可,让“枪套里的牵挂”照进现实,实为创作之幸。
关于《人民前线》报拟转载《红绸》及创作谈一事,我完全同意。唯需说明:《红绸》首发于《清明》杂志创刊号,版权事宜需由贵部与《清明》编辑部(合肥安庆路161号)对接,我已同步致信该刊主编陈邓科,嘱其配合协调,确保转载顺利。
至于到访贵部采风与座谈,我亦欣然应允。现复旦课程已近中期,若贵部方便,可将时间定在11月中旬,届时我可暂离校园,赴南京与老战士交流,走访哨所。
此前写《红绸》时,多依赖二手素材,此次能亲听官兵讲述新时代军旅故事,对后续创作必有裨益。随信附寄《红绸》创作谈手稿复印件一份,供贵部参考。具体行程若有调整,可按来函地址函复,我将随时配合。
顺颂军安!
许成军1979年10月7日
通信地址: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淞庄 201宿舍
写完最后一笔,许成军把信笺折好,塞进信封时。
信里军区说“《红绸》可作思想教育载体”,心里多少有点骄傲。
他的文字在这个时代里生根发芽,逐渐蓬勃发展。
让文字为守土的人添点力量,心之所愿。
——
十月中旬。
复旦校园举校欢庆,到处是唱起了国歌的学生。
“起来,不愿做.”
这一天,国际奥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会议上,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决议,承认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开启了奥林匹克的新征程。
正式承认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奥委会,使用国旗、国歌。
这一决议结束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长达 21年的合法席位空缺状态。
彻底打破了国际体育界对中国的隔绝。
为中国全面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参与后续的奥运会(如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奠定了根本基础,真正开启了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当天上午,校园广播插播新华社关于“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快讯。
播报时伴随“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重大突破”等解读,吸引路过的师生驻足倾听。
学校食堂、图书馆、宿舍楼的公告栏,被学生会宣传部紧急贴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的相关新闻剪报。
标题用红笔圈出,很快会围拢起一群学生,有人轻声读内容,有人凑着头看报纸上的“名古屋会议”细节。
他们眼睛泛红。
教师办公室里,任课老师互相传阅刚收到的报纸,讨论“中国终于能正常参加奥运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