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文以载道,筚路蓝缕。
但是已经打好了基础不是么?——
这边的组会开的如火如荼,另一边的招新也进行的热火朝天。
这次招新也用了后世学生会的一贯套路。
前期物料宣传+广播轰炸,中期各系轮番宣讲+报名表收集,后期社团面试。
林一民等人此时就在干的是各系宣讲和收集报名表。
许成军在学生中的名气太大,此次社团招新的规模是空前的。
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年代学生们对于文学的热情。
更何况一首《北乡等你归》已经在全魔都传唱,并隐隐有通过学生和学校渠道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总的来说,这一天的招新非常火爆!
1979年9月的复旦校园,梧桐叶刚染上浅黄,却挡不住“浪潮文学社”招新现场的热烈氛围。
从清晨开始,邯郸路校区的大草坪旁就支起了红色横幅,“浪潮文学社招新啦——与许成军共赴文学之约”的白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横幅下迭着厚厚一摞油印宣传单,封面上印着许成军的节选诗句。
类似“炊烟绕着屋檐转,归人踏着月光还”的句子,引得路过的学生纷纷驻足。
这是新作。
林一民攥着扩音喇叭,额角沁着汗,却丝毫没顾上擦。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裤脚还沾着早上搬物料时蹭的草屑,对着围过来的学生们大声喊:“同学们!浪潮文学社今天招新!许成军同志是我们社团顾问,《北乡等你归》就是他为社团创作的!想和他一起讨论文学、写稿子的,快到这边领报名表!”
如果许成军在这,估计一头问号。
《北乡等你归》跟社团有个蛋的关系?
话音刚落,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几个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挤到前排,其中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举着笔记本追问:“林同学!许成军真的会参与社团活动吗?我特别喜欢他《试衣镜》里的心理描写,想请教他怎么写出那么细腻的人物!”
“当然会!”
林一民拍着胸脯保证,随手从旁边的纸箱里抽出一张报名表递过去,“成军同志说了,只要社团有需要,他每周都会来参加讨论!而且我们还会定期办诗歌朗诵会、创作分享会,优秀作品还能推荐给《收获》《魔都文学》这些杂志!”
来的同学瞬间热闹了起来。
浪潮文学社还有这渠道?
一想第一任社长是许成军到也是理所当然。
有门!
不远处,周海波正蹲在地上整理报名表,他的军绿色挎包扔在一旁,里面露出半截《诗刊》。
那是上个月刊登许成军四首诗的那期,封皮都路过的同学翻得卷了边。
见林一民应付不过来,他赶紧站起身,把一摞刚印好的《北乡等你归》油印稿往桌上一放:“同学们别急!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