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识研究 (6/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许成军通过对这几年的《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上的前沿资料的梳理和了解。

    他也发现,1979年的宋代文学研究仍受传统考据与阶级分析的双重限制。

    研究多集中于作家生平考证、作品主题的阶级解读,缺乏多元理论与跨学科工具。

    甚至一些知名学者将苏轼词归为“地主阶级的闲愁”。

    刚开学的时候,朱冬润问他选哪个朝代的文学作为研究方向。

    他也没多做考虑就选择了宋代文学。

    对比唐代文学。

    唐诗研究在民国至建国前已形成深厚基础,如闻一多、朱自清的唐诗考证。

    1979年,《唐诗三百首》的解读、李白杜甫的生平考证、盛唐气象的阐释已有较多成果,突破空间相对有限。

    对比明清文学。

    明清虽受大众关注,但1979年时,明清文学的研究仍聚焦于思想性,对文体细节,如明清传奇的音乐格律、小众领域如明代文人小品、清代骈文的关注不足。

    但这些领域的文献整理,比如明清别集的校勘在1979年尚未完善,研究难度更高。

    而其他朝代的文学内容许成军前世就属于一点不了解的领域。

    更何况身边还有唐代文学研究大家陈商君。

    宋代文学就是最好的选择。

    上周末,朱冬润主动过问了他宋代文学文献研究的进度,许成军如实回答,但也收到新的“作业”。

    写一篇宋代文学研究的论文。

    更别说背后还有章培横这个“催命鬼”。

    “我只给你半个月时间,成军。”

    “这么急?”

    “别的我不管,但是我知道,你的能力应该在两周内给我初稿。”

    “研究方向呢?”

    “你自己定,我又不研究宋代文学!”

    好嘛,还真开明是吧?

    他斟酌了四五天,查阅了不少资料,尤其是《东坡志林》《山谷题跋》《全宋文》等复旦珍藏的孤本。

    选择了一个在这个年代研究宋代文学史最容易让学界惊艳的题目——

    《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识研究——以苏轼、黄庭坚题跋为中心》

    它既小而具体,符合研一水平。

    又新而深刻,能打破固有认知,精准击中当前的学术空白。

    1979年的宋代文学研究,对“题跋”的认知几乎停留在学术附录层面。

    要么把它当考证史料,比如用苏轼题跋补正史事,要么认为它是碎片化的随笔,无独立文学价值,从未有人将其作为独立文学文体来研究。

    许成军起笔。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21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