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来人都知道,曾有一群子弟兵,用热血和骨头,撑起了山河。
“赵叔,李哥,王哥,”
许成军合上笔记本,用力地跟三人握手,“谢谢你们。我一定把你们的故事写好,让更多人知道,你们不管在三线还是在战场,都是好样的!”
赵卫红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很沉:“好!俺们等着看!到时候发表了,俺们拄着拐杖也去买一本,给牺牲的战友念念。”
送走三位老兵,许成军忽然想给苏曼舒写第二封信。
日期就写8月15吧~
他要告诉她,今天他遇见了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浪漫的诗都动人。
因为那是用生命写就的,关于家国与坚守的情书。
——
8月27日。
在《谷仓》发表前,一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的到了。
本月,《诗刊》发表了许成军《山坡上的狗尾巴草》《日常切片》《看吧》《臆想》这四首诗。
诗刊是月刊,这一期是第八期,与许成军的诗同台竞技的还有舒亭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这也是一切》。
许成军觉得挺意外的,这四首诗质量算不得顶格的高。
但是居然全部被采纳了。
可能跟名气有一定的影响。
毕竟,《试衣镜》这段时间在文学圈实在是太火了。
蹭热度不是21世纪才有的惯例。
自古有之。
由于诗刊发行时间为8月16日,虽已发行,但暂时没有这四首诗发表后产生的后续。
投稿时,许成军将信件地址留的东风县家中,却不想这么迟才收到用稿通知。
信件是钱明带来的,这小子顺利实现了他的理想,考上了北外。
去许成军家看望许志国和陆秀兰时,听说有许成军的信,就主动请缨去首都报道顺路帮许成军送了《诗刊》的信件。
许成军摸信的时候就知道大概投稿成功了。
这个年代投稿,用或不用基本都能收到回信,信分两种,收到厚厚的一封,那肯定是退稿信。
如果是薄薄的一封,基本可以肯定是用稿通知了。
退稿信有铅印的、油印的、也有手写的,大多是油印的。
而用稿通知可能会较为简单地告知作者稿件已被录用以及大致的发表安排等信息。
但是诗歌不能以常理计之,信厚是好事。
由于许成军投信较晚且诗歌质量不错。
用稿通知是连带着样刊一起寄来的,所以厚度上比预期厚了不少。
诗刊的编辑王严生给了许成军回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