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这才是我要写的小说嘛(二合一,4.2k)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拉爆这个时代的“爽文”。

    热血青年参加三线建设,没受家庭因素影响,通过“天道酬勤”在建设中光荣入d,干满6年后,加入军队,参加南线战事,从小兵到副连级排长,荣获二等功!

    在这个年代多爽?

    为了故事性,许成军又刻画了黄思源、小石头、古大强等几个关键人物,为拯救排长许建军失踪的黄思源、曾经的老爷兵后来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而失去一条腿的古大强、年纪最小但是作战最勇猛的小石头

    通过他们的血与泪展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品格,同时为了防止脸谱化和走向“高大全”,他还加入了爱情线,黄思源和未婚妻林春燕的故事,小石头在故乡惦记的妹子,以及借鉴了电影《芳华》写出的古大强和文艺兵李小曼的爱情线。

    黄思源与林春燕的爱情是典型的悲剧叙事。

    1977年探亲时,两人在村头老槐树下订婚,黄思源用大半个月工资买了块红绸布,说“等我回来就用它包木梳”。他牺牲后,林春燕收到的遗物中,除了d员证、木工刨,还有一块刻了一半的木梳。最动人的细节是黄思源日记里的一句话:“春燕说要教村里孩子读书,我要盖间教室,梁上刻满她喜欢的槐花。”这句未竟的承诺,在战后终生未婚的林春燕真的建起的“思源小学”里得到回响,教室梁上确实刻着槐花,是她亲手刻的。

    古大强与李小曼的爱情经历了最残酷的考验。

    古大强负伤后被送往后方医院,怕耽误李小曼前途,托人带信说“忘了我”。李小曼却在慰问演出时认出单腿拄拐杖的他,台上演唱《绒花》时泣不成声,下台后扑进他怀里,两人最终没在一起,留下了遗憾。

    许建军与赵琳的情感克制而深沉。

    在救护所,赵琳为许建军处理左肩伤口时,中弹还不忘捡回包里的搪瓷缸子,便问“这缸比命还重要?”许建军沉默半晌,说“里面装着人命”。一次袭击中,赵琳为保护伤员中弹,昏迷时反复念着“红绸没包好”。许建军守在病床前,第一次对“非亲非故”的人说出对黄思源的愧疚。

    “爽文主角”加配角人性刻画再加爱情线,以及非线性叙事的写作技法。

    这部的故事性已经有了。

    故事性有了,但文学性呢?

    内容怎么写的更有意义?

    许建军花了两个小时,认真地看完了全篇。

    “成军,你的写的很好,把我和思源写的精彩,后续的事情我也大概能预料到。有兄弟情、有爱情、有战友情、有很多我没观察到的人性细节。”

    他顿了顿,“虽说文学作品高于现实,但是我觉得不够真实,别因为我是你哥,把我就写成大无畏。”

    “我”许成军刚张嘴就被许建军打断。

    “给你讲个故事吧。”

    “是关于个越南兵的。今年三月谅山打完仗,我们清理阵地时在炸塌的猫耳洞里扒出他来。那时候天刚亮,雾还没散,他蜷在碎石堆里,左腿被预制板压着,裤腿浸得发黑,手里死死攥着个布包。王铁牛举着枪喊‘不许动’,他没抬头,只是把布包往怀里又塞了塞。”

    许成军竖着耳朵听,许建军就头看着房檐,带着回忆。

    “我挪过去掀他的帽檐,看清了他的脸颧骨老高,眼窝深,下巴上有道新疤,看着比我大不了几岁。见他没挣扎,我让卫生员先给他处理腿伤。他会说中国话,中国话说得磕磕绊绊,带着股子南方口音。说了句:1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