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姜晚的职场首秀 傅沉舟的暗中助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姜晚没多想,坐下大口喝起粥。温热的粥滑进胃里,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她不知道的是,傅沉舟刚才给助理打了电话,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帮我联系‘木石设计’的陈总监,还有‘非遗工艺研究中心’的李教授——就说我有个朋友在做青溪山居的项目,想请他们提供点竹编和夯土工艺的参考资料,不用提我的名字,就说是行业内的技术交流。”

    助理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木石设计”是业内顶尖的文旅设计团队,陈总监更是出了名的“难请”,从不轻易给同行提供思路;“非遗工艺研究中心”的李教授,是竹编工艺的权威专家,一般只跟高校或政府项目合作。可他不敢多问,只能赶紧应下来:“好的傅总,我现在就联系。”

    第二天早上,姜晚到公司打开邮箱时,发现多了两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是“行业技术交流组”,第一封是“木石设计”提供的《文旅项目在地工艺融合案例集》,里面详细分析了三个类似的民宿项目:有把苗族银饰工艺融入灯具设计的,有将客家土楼结构用在公共空间的,每个案例都附了结构图纸和材料清单,甚至标注了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封是李教授发来的《青溪竹编工艺现代应用研究》,里面不仅有“经纬交错法”的详细编织步骤,还提到了竹材的防腐处理技术——之前姜晚一直担心竹编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发霉,这份资料里正好有解决方案:用高温碳化处理竹材,再涂一层透明的环保防腐漆,既能保留竹材的纹理,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姜晚握着鼠标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她立刻就猜到是谁帮的忙——除了傅沉舟,没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到这么专业的资料。她拿出手机,想给傅沉舟发消息说谢谢,可指尖在屏幕上敲了又删,最后只发了一句“今天天气很好,记得带伞”。她不想让这份帮助变成压力,更想靠自己的能力,把方案做好。

    接下来的一周,姜晚几乎住在了公司。她把资料里的案例拆解开,结合青溪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亲子区的廊架,用碳化竹材和不锈钢做骨架,外层编上“经纬交错”的竹纹,再覆盖透明亚克力板,既安全又美观;夯土墙做成可互动的形式,游客可以在指定区域添加夯土,还能在墙上用特殊颜料画画,每季度会邀请当地工匠重新整理墙面,形成独特的“时光印记”;非遗体验空间里,设置了竹编工作台,游客可以跟着当地手艺人学习编小物件,工作台的灯光设计成竹编纹样的投影,晚上时整个空间都像被竹影笼罩。

    方案定稿那天,姜晚在公司加班到凌晨。她把最终的设计图打印出来,逐页检查:从平面图到效果图,从材料清单到成本预算,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走出公司大楼时,凌晨的街道很安静,只有路灯亮着,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拿出手机,给傅沉舟发了张设计图的照片,配文:“终于搞定啦!”

    没过几分钟,傅沉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带着刚醒的迷糊,却难掩关心:“还在公司?我去接你。”

    “不用啦,我叫了网约车。”姜晚笑着说,“你快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那你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给我发消息。”傅沉舟的声音温柔,“我看了设计图,很棒——特别是那个竹编廊架,比我想的还要好。”

    姜晚心里暖暖的,挂了电话后,忍不住对着手机屏幕笑了起来。网约车过来时,她坐上车,看着窗外掠过的夜景,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难题,那些熬夜改图的疲惫,都在这一刻变成了值得的事。

    项目汇报那天,客户方的负责人张总亲自来了。当姜晚把设计图投影在屏幕上,讲到竹编廊架的设计时,张总忽然坐直了身体,眼睛亮了起来:“这个廊架,有点意思。我上次去青溪,看到当地老人编竹篮,就是这种经纬交错的手法——你能把它用在建筑上,还考虑到了亲子安全,很用心。”

    讲到夯土互动墙时,张总更是忍不住点头:“之前的方案,都把夯土当装饰,你却让它变成了游客能参与的部分——这才是‘活的’乡村文化,不是摆着看的标本。”

    汇报结束后,张总当场拍板:“就用这个方案!姜设计师,你很懂我们想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读心总裁是戏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duxinzongcaishixijing/read/97/1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