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则上升到了理论层面。
“这是典型的文化工业流水线产品对严肃艺术的倾轧,”一位文学系的学生推了推眼镜,义正辞严:“资本通过制造偶像符号,来麻痹大众的审美神经,从而实现文化领域的全面控制,这是法兰克福学派早就预言过的……”
“喂喂,学长,别那么上纲上线好不好?”对面一位打扮时髦的女生翻了个白眼:“看电视不就是图个开心吗?我每天上课那么累,回家就想看点轻松养眼的东西,神木俊介的脸就是收视率的保证啊!市场选择了他,有什么问题吗?”
“市场?被资本操控的伪市场罢了!真正的观众选择权早就被剥夺了!”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几百万给俊介君投票的粉丝都不是‘真正的观众’咯?你这是精英主义的傲慢!”
从办公室的茶水间,到家庭主妇的下午茶会,从居酒屋里喝得醉醺醺的男人们,到商店街里闲聊的店家,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关于“神木俊介配不配”的巨大旋涡之中。
支持者认为这是新时代的胜利,是粉丝经济和观众选择权的体现,是陈腐的旧势力对新生代偶像的打压。
反对者则痛心疾首,认为这是行业的堕落,是艺术的死亡,是资本对公信力的无情践踏。
整个霓虹,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辩论场,喧嚣、对立、撕裂。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野原广志,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安静地翻阅着摊开的一桌子报纸,神情平静得如同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
但在野原广志特别制作部的公共办公室内,像是一锅被煮沸的水,喧嚣的人声与庆祝的香槟气泡一同蒸腾而上,几乎要将天花板都顶得微微颤动。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气味,是胜利的甘醇,也是某种滚烫的、接近于愤怒的辛辣。
“我们的《暗芝居》!最佳动画!”
“还有《超级变变变》!最佳综艺!我们部门这次可是大获全胜!”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头儿!野原桑!最佳编剧!这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一个年轻的编剧助理满脸通红,激动的声音洪亮。
“没错!野原部长的剧本,那是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不像某些人,靠着一张脸就能拿奖!”
“嘘,小声点,佐藤。”旁边一位资深策划拍了拍他的肩膀,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模一样的讥诮:“虽然是事实,但别太大声。”
“我就是不服气!”年轻的编剧助理,脖子梗得像一头公牛:“最佳男主角,凭什么给神木俊介那种人?他会演戏吗?全程就一张面瘫脸,粉丝管那叫‘清冷感’?我呸!那叫根本没有演技!”
“就是,唱歌跑调,跳舞像做广播体操,现在跑来演戏,居然还能拿最佳男主角?简直是把我们这些勤勤恳恳做内容的人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另一位女同事也忍不住抱怨。
“这帮所谓的‘偶像’,就是资本催生出来的怪物。他们不是艺术家,是商品。唱歌的不好好练声,演戏的不好好揣摩角色,整天就知道在镜头前卖弄那张脸,偏偏还有一群无知的少男少女为他们疯狂。”也有人眼神里是不加掩饰的鄙夷:“这阵歪风,把整个艺能界都带偏了。”
“可不是嘛,以前的歌唱家,那是艺术家,一开口就是天籁。现在的偶像,叫什么?假唱、对口型,修音修得他妈都不认识了。演员也是,以前的前辈们,为了一个角色能体验生活好几个月,你看现在的偶像,拍戏带七八个助理,说台词念一二三四,全靠后期配音。他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