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他觉得自己就是李宝库那种圣人,他终于为自己种族歧视找到了借口,原来他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存续才口无遮拦的。
沃森对自己的助手说:“这个字数虽然不多,却涉及到宇宙的磅礴奥妙,我们既要有能筛选出学生的伟大教师,还要有能学得会牛顿三定律的高智力孩子。”
“如果高维文明碰到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你猜人类会怎么样?我们已经就此灭绝了。”
沃森激动得手舞足蹈。
“看来,中国乡村的基础教育涉及到全人类文明的存亡……我有责任告诉其他人这个真相!”
一旁的人是沃森的助手,他觉得沃森被余切洗脑了,委婉劝说道:“这只是一篇,而且余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即便中国人的智力低,他也会从其他角度证明中国人值得被教育。”
沃森一听到这话就生气了:“你不能假设未曾发生过的事情,中国人事实上智力就是更高,你也看到了。这十亿人是地球智力的高地,可我们却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助手也懵逼了:“可地球也没有被毁灭过呀!难道这不是假设吗?”
沃森道:“你怎么知道没有呢?你又不是外星人!你能证明世界上没有外星人吗?你不能!杨振宁认为世界上存在一种超维的绝对意志……无数科学家认为,存在更为高维的文明,他们甚至在暗中观察人类,否则无法解释我们如今世界的精妙。”
“那么,你能证明中国人智力比其他人高吗?对不起,你当然不用证明,我已经证明了!”
沃森几句话怼得助手哑口无言。
我要为余切和中国学生做一些事情!
沃森翻看自己的行程,发觉他八月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有一场专访。他决定就在杂志的专访中,呼吁更多的人将投资转向这片土地——不为别的,就为他们的智力高。
那些高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巨头,你不去投资中国,你去投资非洲,投资大洋洲——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呢?
现在有一个更好的说法了,我们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存续嘛!——
另一边,余切新作《乡村教师》发表在《十月》上。
编辑部的赞叹自然不用多说,余切和其他作家的不同,就是他已经开始用文学作为自己的武器。
他不再是为了稿费而活,也不需要证明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像是他武器库中的一把剑,那里面琳琅满目,余切总能根据时势拔出恰到好处的一把利剑。
《十月》报告文学组的陈东杰写了一个深度赏析:《一种新形势的文学》。
文中道:“我们现在怕了,开始讨论文学为何衰落?不如探讨,文学为何曾经兴盛到如此地步!在八十年代初,文学期刊几乎享有第一媒体的地位!我认为文学曾经像一个被放大的发声器官,满足了全社会发声的需要,它本应该是一种精英主义的产物,但它却和我们社会的冲突息息相关,使得它奇异的大众化了!”
“在我们社会变革的时期,思想大大解放,整个社会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作家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点并通过故事表达出来,使得文学期刊承担了远超文学应该承担的功能,作家成为不同群体的代言人。”
“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们只以为单纯是写得好,当他们越是钻研如何把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越是失去了影响力。因为他们躲了起来,不再看到外面的世界。”
这一篇文章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