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奴隶的救赎》全世界票房猛增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也没理会“头发”的问题,带着两人走进央视。工作人员看到陆遥和蒋子龙,热情地跟他们握手,也有人拿出两人以前的书,想请他们签名。

    副台长杨伟光咳嗽一声,一群人顿时作鸟兽散。

    “陆遥同志,子龙同志,欢迎你们来到中央广播电台录节目。一民同志,文研所就是好,能请来各种知名人物给节目助力。”杨伟光热情地说道。

    “杨台,您先忙,我们先去录节目。”刘一民说道。

    杨伟光笑道:“行,赶紧去吧。”

    刘一民来到录播室,录制团队已经在等着,刘一民询问了一下《红楼梦》录制多少了。

    “吴教授的《红楼梦》已经录好没有播放的是五期,台里准备将陆遥同志和蒋子龙同志的访谈提前二十分钟,整体延后半个小时左右,将访谈和吴教授的《红楼梦》一起播出。”制片快速地说道。

    《青年夜话》本身就播出较晚,电台十一点之后的节目比较自由,并不是固定栏目。少放几首歌,或者新闻少重复几遍,这时间就挤出来了。

    第一次走进录播室,陆遥和蒋子龙有点激动,陆遥更是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不管怎么做都觉得浑身上下别扭,吐字也不顺利。

    看他如坐针毡的样子,刘一民没有先开始做节目,而是跟陆遥聊《平凡的世界》接下来的创作。

    约莫二十分钟,陆遥和蒋子龙终于适应了录播室。

    刘一民趁机开始了访谈,他主要是询问陆遥如何创作和如何看待书中的这几个年轻人,顺便和蒋子龙一起探讨。

    这些问题有些在座谈会上都有所涉及,所以回答起来并不难。

    刘一民问道:“在作家群体中,陆遥你算得上是苦行僧,每一次采风都不遗余力,听说你这次深入了煤矿?”

    “对,我去了铜川煤矿,见识到了矿工的辛苦,他们像牛一样工作,像马一样劳动,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陆遥摸了一下口袋里的香烟,咽了口吐沫,最终还是忍住了。

    蒋子龙笑道:“陆遥的苦行僧似的写作,在中国文坛是极为罕见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陆遥能写出《平凡的世界》,恰恰印证了这句话。但陆遥,你还是要注意身体。呕心沥血对于陆遥来说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我觉得还行,一民同志也常年采风,但一民同志采风时写的多,能写好几部故事,我比不了,我只能写一部。”陆遥笑着说道。

    “你为什么写孙少平这个角色?”刘一民问道。

    “我看到了,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城乡交融的交叉地带青年的生存困境。其实也是我的困境,我通过文学成为了城里人,但其实我很土,我一直很害怕别人说我土。

    有些作家一个眼神,可能就会让我觉得刺痛。农村年轻人走进城市,他们首先要接受城里人审视的目光,好像是看一个从土里挖出来的土豆。燕京人是这么形容的——‘土老帽儿’,我害怕别人说我是土老帽儿。”陆遥内心很挣扎,但还是坦诚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实话。

    接下来,几人针对青年问题开始谈论,成功地呼应了《青年夜话》这个节目名字。

    从当年的知青,谈论到大学生、摆摊的年轻人到失业的青工,最终几人得出一个共识,拥有坚韧毅力的人比普通人更能有所成就。

    “这个成就是相对的,是指在同等条件下,比同龄人走的更远。当然,也有人可以连跨,普通的农村孩子,也能成为奥运会的世界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