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一样,你得有心气儿,你要是没心气儿,根本走不远。”
“小郑这话说的有道理,我们农村人,虽穷,但也有那么一口心气儿!”杨秀云夸赞道。
“我试着写一篇吧,刚才讲的那么简单,我有点纸上谈兵了。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刘一民笑着看向旁边的刘雨问道:“爸爸给你写个故事,要不要看?”
“要。”刘雨双手合十,将手反过来举到头顶。刘一民刮了刮她的鼻子:“好,多吃饭,你看哥哥都吃多少了?”
“哥哥吃。”
“哈哈哈!”
郑渊杰擦了擦手上的油说道:“一民,你来真的啊?”
“你不就这意思嘛,老郑。”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嗐,我就是想一想,没真敢想。毕竟你是大作家,写这童话故事,说出去似乎有点不入大雅之堂。”郑渊杰犹豫道。
“主要是故事,就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小孩子就不是人啦?我心里是没这个,不过我要写,得写个长的。”
郑渊杰说道:“长的好,长的好,咱们一期一期连载,将读者都抓到手里。”
“还不一定啥样呢,你也别太乐观,万一再不够丢人的。”
“一定没问题,一民我先走了,今天跟你聊的很开心。”郑渊杰将碗里的饭菜吃完,就准备起身。
走出门外,外面风呼呼的吹,刘一民送郑渊杰走出了门外。
“回吧,我们走了。”郑渊杰和梁向东两人骑着自行车,消失在了胡同的尽头。
11月天气开始冷了,华侨公寓那边暖气都开了,等朱霖回来,一家人又像候鸟一般迁往华侨公寓。
杨秀云看着院子里吹起的落叶感慨道:“这日子可真快,数着数着就到头了。明明觉得刚热,这天儿就冷喽。”
“娘,日子是越过越快喽,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好,盼着望着,就等着大年三十吃顿好的。现在一眨眼,就又到过年的时候了。”
“今年过年回去吧?”
“回,咱们一起回去。”刘一民说道。
杨秀云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孙子孙女都快两岁了,村里人还都没见过呢,今年过年终于能让村里人看看了。
“霖霖要回来了,你明天记得早点去接她。”杨秀云嘱咐道。
“娘,我知道。”
刘一民走进房间将屋子收拾了一下,明天下午三点的飞机。
翌日,刘一民走进燕大,燕大的学生正在三角地里讨论时政,有人看到刘一民后,立即冲着这边吆喝了起来。
“刘教授,《霍元甲》写的好哇!”
“好哇!”
“刘教授,《尘埃落定》写的好哇!”
“好哇!”
学生们一唱一和,声音从三角地能传到未名湖的对面的博雅塔,欢天喜地,朝气蓬勃,一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