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些事情,刘一民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去办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怡还询问刘一民,郑渊杰是否有出版儿童文学单行本的打算。
“韦大姐,儿童文学的单行本应该是儿童文学出版社的事情吧?”
韦君怡笑着说道:“这跟出版社没关系,只要作者愿意,出版社愿意,儿童文学我们也能出版。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出版社现在自负盈亏,出版单行本能挣钱才是主要的。”
“回头我问问,您也可以让编辑联系老郑同志。”
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时候碰到了崔道逸,崔道逸在为《黑奴的救赎》被《收获》拿走而惋惜。
刘一民拍了拍崔道逸的肩膀说道:“师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最近看《人民文艺》出了几篇不错的文章。”
“哈哈哈,还行还行。”崔道逸脸上难掩得意之色,接着拉着他的肩膀说道:“你是《人民文艺》的编委,好不容易来一趟,就去视察视察工作。”
刘一民被崔道逸拉着走进《人民文艺》编辑部,跟编辑打过招呼后,又跟王濛聊了一会儿。
“真没想到,聂华令竟然会接受中情局的钱。”时至今日,王濛仍然想不明白。
“我们把西方人想的太好了,真以为大家会放下一切跟咱们交朋友。也有一些人心理不平,刻意的倾向西方,这都是改革开放需要面临的问题。”刘一民解释道。
王濛说道:“外国人总是打着纯文学的口号,可哪里又有文学的净土呢!”
“我们不应该感觉到挫败,应该激起我们自己的战斗意志。王濛同志,你是《人民文艺》的主编,可是意识战斗的前沿啊!”
作协书记汤达成从美国回来后,跟王濛针对这些问题谈论过不少次,基本上也没商量出什么结果。
目前的作家太难管,也管不了,只能通过《人民文艺》和《文艺报》对作品的选择来展现作协的整体意志。
王濛拉着刘一民跟在《人民文艺》的几个编委开了一次会,再一次明确了编辑方针和接下来的收稿重点。
南锣古巷四合院,前两天刘一民带着一大家子从华侨公寓搬了过来,此时院子枝繁叶茂,刘雨和刘林在银杏树下学着走路。
两人现在已经能连着走十几步了,再远就要爬着走了。
“华侨公寓房子太高不接地气,小孩子还得多接接地气。”杨秀云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瞧他们两个乐的。”
喜梅在旁边招呼着,防止两人突然磕在地上受伤。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看着四合院的朱红大门,确定了一下信息后,让旁边的翻译敲响了门。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觉得自己没有翻译很吃亏,刘一民用中文骂他的话他听不懂,于是通过朋友从外国语学院找到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当翻译。
刘一民打开门说道:“史蒂文进来吧,你竟然能找到这儿?”
走进院子,史蒂文没有再寒暄,而是直接跟刘一民聊起了《黑奴的救赎》剧本费用的问题。
刘一民坐在书房,静静地品尝着茶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